哪位能来介绍下竹根姜种植技术的?



				
				
狮城*青云
41115 次浏览 2024-06-06 提问
145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8 02:00:15 回答

1、选地整地:白(干)姜适宜栽于地势略带倾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尤其是荒地栽培最好。河流或山溪冲积地带的粗沙地、低畦地、重黏土均不适宜栽种。白姜不宜连作,一般隔年栽培1次。栽培白姜的土地应精耕细作,深翻40cm,犁耙整平。
  2、选种催芽:白姜分为黄口、白口姜两种。黄口姜外皮白中带黄,个头比较瘦小,含的水分较少,内部肉质较黄,干后个头小,肉质粗老,品质较次。白口姜外皮较白,个头肥大,内部肉质白而细嫩,干后个头大,品质良好。一般药农选白口姜作种。立冬前后,在晴天先收获种姜,选择苗种健壮、无病虫害及根茎肥大的作种。将姜种挖取后,去掉茎叶(注意不要扯破根茎的皮,以免腐烂),100kg姜种约带泥沙30kg,即放入窖内储藏。由于白姜生长期较长,需要较高的气温,因此必须提早下种,并进行催芽,使其出苗快,不会缺窝。在惊蛰前后(3月上旬)把窖藏的姜种取出,放在阳光下晒1~2天,晒干水气,抖去泥土,然后用一竹笆铺上稻草,将种姜堆在稻草上,竹笆架在灶门前,高200cm,利用炊烟的温度,促使种姜发芽。清明前后,种姜开始萌芽,芽长3~5cm,取出栽种。未萌芽的种姜,必须用腐熟的堆肥晒成半干(其中绝大部分是牛粪)弄成细粉,混合一些泥沙和草木灰,在室内分层堆积,一层种姜一层堆肥,重叠堆积起来继续催芽。半个月后检查1次,以后每3~5天翻看1次,已萌芽的种姜即可取出栽种。
 3、栽姜:一般在清明到谷雨后栽姜,到立夏前栽种完。栽姜时,将已萌芽的种姜切成小块,每小块必须保留1个芽(如有2个芽可去掉1个较弱的芽)。用锄头挖窝,窝深10~15cm,口大34cm,窝底要平,过浅土壤易干燥,白姜生长不好;过深幼苗不易出土,且根多不成块状,成为竹根姜,不能供药用。行株距均为47~50cm见方。每窝先放姜种1小块,芽子向上,每667㎡地用腐熟的堆肥(牛粪、草木灰)1500kg,粪水1500kg,少量的油饼,混合作底肥施入窝中,然后盖泥土。切好的种姜,必须当天栽完,若放3~4日,因部分水分蒸发,栽后出苗缓慢或不出苗。
  【栽培管理】
  1、追肥:第1次追肥在芒种后夏至前,苗高26~33cm,有3~4片叶子时,施入畜粪750~1000kg/667㎡。第2次在大暑前后,施入畜粪1500~2000kg/667㎡,拌以发酵的油饼25~50kg,在每窝侧挖穴施下。这时正是姜苗生长盛期,气温高,日光猛烈,应结合表土浅耕,减低地面水分蒸发,保持土壤中一定的水分。第3次追肥在处暑前后,施牲畜粪1500~2500kg/667㎡。施肥的时候,100kg粪对水50~100kg,先淡后浓,选择阴天施下。施肥后,在植株周围培土3~6cm,以免姜根露出地面。
  2、中耕:在每次施肥前,宜除草1次。如果白姜栽时种在荒地里,雨水又充沛,杂草更容易生长,必须勤除。姜苗齐时,即开始第1次中耕,先将杂草连根拔除,再浅锄松表土约3cm深,不宜太深,以免锄伤种姜及新生的幼芽。过20~30天,已有3~4个新芽出土,即进行第2次中耕。再过20~30天进行第3次中耕。
  3、排涝防旱:在植株行间及姜田周围开排水沟,深24cm,宽17cm,以使雨水过多时,由沟中排出。天旱时土壤干燥,应在傍晚气温降低时,施一些清粪水,使土壤湿润。
  4、病虫害防治:在白姜幼苗期间有土蚕与土狗子(蝼蛄)为害。咬食姜芽,致不能出苗,或咬断幼苗,造成缺窝,损失比较严重。防治方法:一般多在早晨到田间捕杀。

2024-06-08 02:00:15 回答

1)选地,整地选择PH5.3‑PH7的微酸性、地势较高、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能排能灌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整地程序为:拖拉机翻地深度达40厘米,然后施加底肥,底肥用量为亩施农家肥(猪粪、鸡粪、鸭粪)1000千克,油枯300千克,施加底肥同时,以每平米加50克硫磺粉量土壤消毒,亩施硫磺粉约33千克硫磺粉,硫磺粉与细土混匀后均匀撒在土壤之中;拖拉机旋耕、耙平,反复旋耕,直到土壤匀细为止;土地平整后开箱、箱面宽6米,排水沟深50厘米,宽40厘米;观察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达60%时用起垄机起垄,反复起垄2次,起垄后用农具加深垄沟,拍紧边沿,然后在沟中亩施加硫酸钾25千克,复合肥100千克,钙、镁、磷肥100千克,松沟、待一定时间后在沟中浇水、在生姜栽培之前浇水,使土壤含水量达60%;
2)催芽在地面上铺一层河沙约1cm,在河沙之上铺上约3厘米厚树叶,在树叶之上铺上约2厘米厚稻草,稻草上多放有机质、腐熟土;将分级、消毒生姜姜头向上依次排放,姜种铺放好后铺放2cm的河沙,在河沙之上铺上约2厘米厚树叶后,开始催芽,催芽前期温度控制在28℃,中后期控制在25℃,幼芽长0.2cm~0.5cm后即可种植;
3)定植在生姜栽培之前,在姜沟中浇水,使土壤含水量达60%,用小锄头打窝,深度为10厘米,将出芽姜块放在窝中,用土覆盖,亩定植7000株,定植完后浇透定根水;
4)遮阳定植后,拱棚盒闭遮阳网,进入6月后散开遮阳网,8月底后盒闭遮阳网,采集阳光利于生姜膨大,老化;
5)中耕除草栽培一月以后,使用有效成份10.8%的盖草能稀释1000倍去除和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其它杂草人工去除;定植2个月后,进行第一次追肥,亩施25公斤复合肥,距植株约10厘米;追肥后进行培土,培土高度约5厘米,原则是覆盖追肥、利于宽行疏水;
6)肥料管理生姜生长过程需大量有机肥,有机肥结合整地施到土壤中,亩施农家肥(猪粪、鸡粪、鸭粪)400千克,油枯150千克,硫酸钾15千克,复合肥50千克,结合植株长势情况进行追肥,结合培土每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硫酸钾20‑25千克,硫酸镁3‑5千克,硫酸锌1‑2千克,棚酸0.5‑1千克;
7)水分管理竹根姜根系短,遇春旱时应每间隔3‑5天浇小水一次,夏季干旱时应每隔3‑5天浇大水一次,块茎形成和膨大期土壤湿度应保持70‑80%,此外生姜怕涝,因此大雨、暴雨过后应注意田间排水,防治形成内涝;
8)培土待栽培60天后,进入5月中旬,生姜二苗出土,出土率达75%后进行第一次培土,培土高度约3厘米,将二苗基部覆盖即可,进入6月中下旬以后,生姜三苗出土,带出土率达70%以后进行第二次培土,放平干子,结合培土,进行施肥,亩施25公斤复合肥,将复合肥放在宽行,距姜苗约10厘米;进入7月以后进行第三次大培土;
9)病虫害防治危害竹根姜的主要虫害有根茎线虫、根蛆、地下害虫、钻心虫,因此生姜田间管理时,应每间隔10‑20天用毒死蜱、高钾维、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对生姜进行虫害防治,生姜还受假单胞菌、欧文氏菌、沙雷氏杆菌、腐霉菌等细菌及真菌性病害;田间管理时应每间隔10‑20天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对生姜进行病害防治;
10)收获成熟后即可采收,生姜地上茎段不耐低温,温度低于15度一下后会自然枯黄、倒伏,立冬以前务必将原原种生姜采收完全,出售。
您参考一下,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2024-06-08 02:00:15 回答

一、土壤选择:生姜怕污染、怕旱怕涝喜湿润。对泥土的要求不高,但最好选用沙壤土,因为沙壤土滤水性好,排后不渍水,又易保持湿润,很符合生姜生长对湿度的要求。
  二、建棚:用8米宽薄膜,覆盖地面6米,中间膜高1.75米左右,不能太高,不然背风、保温性下降,对薄膜损坏也较大。
  三、栽植方法:每棚两厢,按25厘米宽开四边沟和厢沟,以利于灌排水。开好沟后,在厢面上按沟心对沟心50公分的标准起垄开播种沟,沟宽20公分、深30公分左右。
  四、姜种选择、播种时间:常规生姜一般在清明时节下种,而反季节生姜则提前在2月中旬左右,即农历雨水到惊蛰这个时候下种。反季节种姜最好选用菜姜良种,地温低的地方下种后还必须再覆盖地膜,只覆盖大棚膜,地温还达不到生姜生长要求
  五、管理措施及病害:  在生姜芽尖顶棚时揭去地膜。立夏以后,在气温稳定在25度时就可以揭去大棚上的薄膜,下垄平沟。生姜在气温25至29度时生长发育最好,超过30度后就只长苗不长姜了,所以要及时揭去顶膜。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72800064086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