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下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我知道你会
69651 次浏览 2024-06-21 提问
79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3 12:49:20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ez.)Baill.)的果实。
  五味子  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
  木兰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株可供观赏,果实习称“北五味子”,供药用。中国东北、华北等地都有野生或栽培。以辽宁省所产质量最佳,有“辽五味”之称。苏联、朝鲜、日本也有出产。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属植物在中国约有20种。产于中国中部的华中五味子果实亦入药,称“南五味子”。
  茎长4~8米,小枝灰褐色,叶倒卵形至椭圆形,生于老枝上的簇生,在幼枝上的互生。开乳白色或淡红色小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单生或簇生于叶腋,有细长花梗。夏秋结浆果,球形,聚合成穗状,成熟时呈紫红色。五味子喜肥喜光,要求疏松、肥沃而湿润的土壤。幼苗期需一定的阴湿环境,开花结果期则要求通风透光。主要用种子繁殖。因种子坚硬,光滑有油层,播前需将种子洗净层积处理。辽宁省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条播每亩播种5千克左右。苗期须搭荫棚。第2年或第3年秋季落叶后定植,至第2年搭支架或依天然树供枝条攀援。每年冬季植株休眠后至春季萌发前进行剪。夏季需防治叶枯病和卷叶虫。定植后3~5年进入旺果期。秋后果实呈紫红色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五味子果实作中药功能益气生津、敛肺滋肾、止泻、涩精、安神,可治久咳虚喘、津少口干、遗精久泻、健忘失眠等症。药理试验证明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肌体代谢,调节胃液和胆液分泌,对肝炎恢复期转氨酶升高者有降低作用。果皮及成熟种皮含木脂素,是五味子的药用有效成分,其中包括多种五味子素。种子含脂肪,油脂可制肥皂或机械润滑油。茎叶及种子均可提取芳香油。
  【拉丁】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性状】  干燥果实略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毫米。外皮鲜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显油润,有不整齐的皱缩。果内柔软,常数个粘连一起;内含种子1~2枚,肾形,棕黄色,有光泽,坚硬,种仁白色。果肉气微弱而特殊,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而苦。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商品习称"北五味子"
  五味子商品中尚有一种"南五味子",又称"西五味子",主要为植物华中五味子(参见"血藤"条)的果实。其果粒较小,红色,皮发抱,肉较薄,品质较差。产四川、湖北、陕西,山西、云南等地。
  【药用部位】  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温;酸、甘;归肺、心、肾经
  【化学成分】  五味子素  (schizandrin)、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新一味子素(neoschizandrin)、五味子醇(schizan-drol)、五味子酯(schisantherin,gomisin)、A、B、C、D、E、F、G、H、J、K1、K2、K3、L1、L2、M1、M2、N2,O,R等。
  【炮制】  筛净灰屑,除去杂质,置蒸笼内蒸透,取出晒干。酒五味子:取拣净的五味子,加黄酒拌匀,置罐内,密闭,隔水蒸之,待酒吸尽,取出,晒干。此外尚有用蜜蒸、醋蒸者,方法与酒蒸同(五味子每100斤用黄酒20斤,或用蜂蜜30斤,或用米醋15斤)。
  《雷公炮炙论》:"凡用(五味子)以铜刀劈作两片,用蜜浸蒸,从巳至申,却以浆浸二宿,焙干用。"
  【性味与归经】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能与主治】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  1.5  ~6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外果皮为  1列方形或长方形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中果皮薄壁细胞  10  余列,含淀粉粒,散有小型外韧型维管束;内果皮为1  列小方形薄壁细胞。种皮最外层为1  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壁厚,纹孔及孔沟细密;其下为数列类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石细胞,纹孔较大;石细胞层下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脊部位有维管束;油细胞层为  1列长方形细胞,含棕黄色油滴;再下为  3~5  列小形细胞;种皮内表皮为1  列小细胞,壁稍厚,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粉末暗紫色。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8~  50  μm,壁厚,孔沟极细密,胞腔内含深棕色物。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至83μm,壁稍厚,纹孔较大。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中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并含淀粉粒。
  (2)  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杂质  不得过1%(附录Ⅸ  A)。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1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五味子醇甲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15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五味子醇甲0.3m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5g,精密称定,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约18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20分钟,取出,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含五味子醇甲(C24H32O7)不得少于0.40%。
  【相关史料】
  一千多年前,苏恭在《唐本草》中,即有五味子“出蒲州及蓝田山中”的记载。
  宋代《图经本草》记述,五味子“陕西州郡尤多”。
  《本草衍义》云:“五味子,今华州之西至秦州皆有之”。
  明代《兴安州志》说:“五味子,兴安有之”。
  《陕西通志》也有记述。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
  ▲五味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本品皮肉甘酸,核中辛苦,有咸味,辛甘酸苦咸五味皆备,故有此名。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4-06-23 12:49:20 回答

你好,五味子别名:南五味子、香苏、红铃子。五味子根、茎、叶、种子均可入药;种子为滋补强壮剂和镇咳药,治神经衰弱、支气管炎等症;茎、叶、果实可提取芳香油;茎皮可作绳索。  活血理气,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用于溃疡病,胃肠炎,中暑腹痛,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2024-06-23 12:49:20 回答

五味子是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药性的果实。中医理论提到,五味子性酸温,适用于一些老年症状,如心气虚、老年心血不足、失眠等。五味子能提高机体机能,缓解疲劳。
1.五味子具有一定的抑菌功效,对于诸如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2.五味子的叶片可以烹制成各种美食,长期食用,能起到温补、益气、生津的作用,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机能。
食用方法:
1.可取5-10克五味子,加入适量的冰糖,用开水冲破,即可当做茶来饮用。味道酸中有甜,口感极好。可起到降压的作用。熬粥时,加入5克的五味子,可以起到养肝、补肾的功效。也可以用五味子进行泡酒,取20克五味子加入到500ml的白酒中,密封浸泡两周即可饮用,期间每日摇晃一次。具有镇静、安神功效。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16170883178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