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罗汉果生长环境是什么?



				
				
尛肉球54
86811 次浏览 2024-06-21 提问
126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3 16:09:55 回答

生长习性如下  
罗汉果生长在海拔300-1200米的亚热带山坡林下,灌木丛中及河边湿地处,生长发育过程要有一段较长时间的高温环境,宜在温暖、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下生长,通常适温范围为18℃-32℃。罗汉果是一种喜光却不耐强光的植物,幼苗期怕强光照,在半阴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成年植株,每天仅6-8小时的光照就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但在荫蔽的条件下,成年植株则藤蔓纤细,节间长,结果少,产量低。  
罗汉果对土壤要求不很严格。一般的土壤均能正常生长,但以土层深,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土层瘠薄的砂土以及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土壤均不适于罗汉果生长。  
★栽培技术如下  
1、繁殖方法  
罗汉果的繁殖可采用种子育苗和压蔓两种方法。育苗地宜选择在半阴半阳,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湿润处。在头年冬季翻地,并多次犁耙,使土层疏松细碎,每亩施肥2500公斤作基肥,起畦高20厘米,宽100厘米。  
种子育苗:在每年8-9月份果熟后,选择无病虫害,充实成熟的果实晒干留作种用,翌年清明前后剥开果壳取种,放入水中把种子搓洗净,晾干后备用,播种时在整好的育苗地上按行距20厘米,深2厘米左右开播种沟,把种子均匀撒在沟内,播种后覆土平畦面,并盖草淋水,一般15-30天发芽,种子发芽率40%左右。苗期加强管理,及时中耕除草,追肥。第二年春,块茎长至直径3厘米,长5厘米时便可种植。这种繁殖法具有运输方便,能获得大量种苗和便于选育良种等优点,但植株结果慢,雄株较多,目前生产上较少使用。  
压蔓繁殖是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方法。在7-10月间选择生长粗壮、节间长、垂吊在棚架下的藤蔓作压条,在其附近地面挖深、宽各15-18厘米的穴,把3-5条藤蔓的顶端弯压入穴内,压入土的顶苗长12-14厘米。穴距3厘米左右,覆土高出地面8-10厘米,保持水分湿度。为提高罗汉果产量,宜在植株结果盛期,从中选择高产的单株,作为压蔓留作母株。这些单株不让其上棚结果,到9月间选择生长粗壮,节间短而且有花蕾的藤蔓进行压蔓,也可以在高产植株中,于7月间在主蔓的基部留2-3条侧蔓,待其长至9月份再进行压蔓,经常淋水,保持穴内土壤湿润  ,约经10天可长出根,30天膨大成小块茎。无霜冻地区可原地过冬,有霜冻的地区则应挖土坑贮藏,用一层土一层种薯盖好,保持湿润。  
种植:一般3-4月间种植薯时应注意把雌雄株分别放,种植时每20株雌株配1株雄株,并均匀分布以利人工受粉。种植密度按株行距1.3-1.7米,行距1.7米开穴。种薯不能与肥料接触,应在穴内的肥料上先盖一层薄土,再把种薯放在土上,每穴放种薯1.2个,2个之间株距为30厘米,放时芽头向上,露出土面,相向一致,以便管理,最后覆土厚7-10厘米。  
3、管理  
搭棚、扶藤和摘侧芽:种植后便开始搭棚,一般用竹木作支架,棚高1.7米左右,棚顶铺放小竹子或树枝,然后在株旁插一条小竹子,以便茎蔓往上攀援生长。苗高17-20厘米时,将藤茎上长出的侧芽摘除,留下主蔓培育,并引绑上棚。引主蔓上棚,主蔓上棚后将架下主蔓上所长出的侧蔓全部摘除,以培养粗壮主蔓。罗汉果的一至三级侧蔓是主要结果蔓。在主蔓上棚后留10-15个节,顶端摘心,促进抽出6-8条一级侧蔓,一级侧蔓留20-25节摘心,促进每条再抽出2-4条二级侧蔓,留25-30节摘心,抽出2-4条三级侧蔓,以形成单主蔓多侧蔓自然扇形结构,有利于稳产高产。  
促进雄花早开:罗汉果是雌雄异株,而且雌花开花比雄花早10-16天,生产上易出现花期不遇,给产量带来一定损失,促进雄花早开的措施是:留蔓越冬,在入冬剪除老蔓时,选用2-4年生的健壮雄株,将主蔓留1-1.5米长,剪口处涂蜡后,用稻草包扎主蔓越冬,翌年3月气温上升到18℃以上时,除去稻草,加强肥水管理,则能使雄株早上棚,早开花,达到雌雄花期相遇的目的。  
人工授粉:罗汉果所有栽培品种必须进行人工授粉。方法是:在6-7月间植株开花时,在清晨6-7时,先采摘发育良好且微开的雄花,盛于竹筒或饭盒内,置干燥处备用,待雌花开放时,用竹签从花药内刮取花粉,将花粉轻轻涂抹到柱头上,授粉时运用要轻,切勿伤雌花的子房和柱头,一般每朵雄花可授10-12朵雌花,授粉时间以早上7-10时较适宜。  
4、病虫害防治  
(1)根结线虫病:由根结线虫引起的一种病害,是当前罗汉果的主要病害,在平原、低丘陵地区及沙质土上种植栽培的罗汉果发病尤为严重。植株受害后,须根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常呈念珠状,块茎上则形成瘤状的疙瘩。  
防治方法:首先,种植地应选在新垦荒地上,并经多次犁耙,使土壤充分风化让根结线虫失去生存条件,可减少此病发生。选择无病种薯,实行轮作,发病后露蔸,将瘤状物削除,再涂上桐油,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疱叶丛枝病:由类菌体和病毒复合感染引起的地上植株病害。受害果园的空株率达13-40%,结果数减少50%。受害植株叶片呈畸形,缺刻或线状,叶脉缩短不均,叶肉隆起呈疱状,叶缘反卷,叶肉肥粗硬,腋芽早发而成丛枝,叶片最后黄化。此病由人工嫁接、创伤摩擦、种子带病和媒介昆虫绵蚜虫进行传播。  
防治方法:选择无病种苗,在远离生产区建立无病种苗地,或用茎尖脱毒的组织培养和实生苗作生产用苗;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定期用40%乐果2000倍稀释液或敌百虫1000倍稀释液消灭传毒棉蚜虫,预防昆虫传播;清除病株,勤检查,发现严重病株要及时拔除,集中烧毁,防止蔓延。罗汉果易发生的病、虫害较多。如:白绢病、白粉病、红蜘蛛、黄守瓜为罗汉果初期的毁灭性虫害,应注意观察急早发现杀灭

2024-06-23 16:09:55 回答

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北方生长。
罗汉果属多年生藤本植物。停止生长临界温度为15℃,低于5℃时,严重受冻,其茎叶全部会枯死,甚至影响地下种署活性,为了保证种薯冬季安全越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剪去地上部分茎叶。当温度下降15℃时,保留主蔓1-2尺剪去侧蔓和大部分主蔓。  
   (2)覆土。剪去茎叶后,将余下的主蔓和种薯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0.6-0.8尺,主要利用地热防霜防冻。  
   (3)地膜覆盖。覆土后,整平土面,每株加盖1平方米地膜。其作用保持土壤内温度,增加土壤墒性,防止冬季雨雪渗透,影响主蔓和种薯。有条件可在地膜上适当加盖稻草。  
   (4)待年温度回升后达到15℃时(约4月上中旬)掀起地膜和覆土,使主蔓发芽生长。越冬后的罗汉果根系较发达,主蔓粗壮,提高罗汉果生长量,促进罗汉果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提早开花时间,保障罗汉果完整达到区试的目标。

2024-06-23 16:09:55 回答

罗汉果是草质藤本植物,对温度要求,喜温暖,昼夜温差大,夏天白天炎热,晚上清凉,怕霜冻,不耐高温;气温升高到本世纪末18—20°C种薯开始发芽抽梢,22—28°c特别强调生长良好,低于生长缓慢,低于15°c新梢停止生长,并有枯梢(黑头)出现,秋天低于15°c就开始落叶枯藤,低于5°c种薯需要防寒复盖。
罗汉果对光的要求:幼苗耐阴,成年植株喜光,但忌强光曝晒,属短日照植物,最好是白天有7—8小时直射的阳光,忌西晒。
罗汉果喜欢空气湿润,多雾,生长期雨量充沛均匀,但忌积水。
对地形要求排水良好,通风透光,背风向阳的山坡地。土壤要求表土深厚肥沃,腐植质丰富,疏松湿润的壤土或黄红壤。
罗汉果之所以成为我县特有的特产,主要是要生长良好,要求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和一定的栽培技术。这样,果园的选择,首先果园周围要有良好的植被,并处于一定的海拔高度,一定的地形和坡向才能满足罗汉果对光、温度、水湿和通风排水的要求。
因此,果园宜选择于海拔300—500米的山区,坡度在15—30左右最好是新开垦阔叶杂木林地,山腰以上背风向阳、南向,或东南向的山坡,山岗或山麓,四周保存有良好木或杂木的阔叶次生林,同时背后有更高的山林遮挡,这样的立地条件,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高湿、多雾、土壤肥沃,富含腐植质,水份充足,排水通气良好,病虫少,科学栽培管理,罗汉果发育生长良好,产量高、果形好品质优良。冬季和夏季冷热空气容易沉积,通风排水不良山谷、,岭槽、山脚和马尾松林地不宜选用。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098507881164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