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河道绿化设计说明?



				
				
创业宝贝
14030 次浏览 2024-06-21 提问
86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3 08:54:14 回答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  
 按照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启动会议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我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的步伐,坚持“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结合,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考虑,打造出体现林都特色的精品河道景观,为此,河道  9  处滩地进行了绿化景观设计。  
一、设计方案项目概况  
此次规划的河段,在市区范围内自西向东呈“  S  ”形蜿蜒贯穿中心城区,总长度约  14  公里,是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兼有都市景观和自然风光的生态型景观轴,同时具有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本次规划以河道滩地景观设计为重点,此处河段共有大小滩地  9  处,设计完成后,形成一条自然环境与现代生活和谐统一的生态景观绿化带。  
二、绿化景观设计的依据  
1  、《河道景观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  、规划局提供河道平面设计图纸;  
3  、水务局提供《**市大桥河道整治工程平面布置图》;  
4  、沿河景观设计的相关规范。  
三、绿化景观设计的目标  
沿河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服务市**广大游客为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美化城市沿河景观、提高城市品味、改善人居环境,使城区沿河两岸绿带成荫,达到全面提升城市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效果。  
2  、优化自然河道功能与空间布局,以满足防洪、观光、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充分发掘景观资源

2024-06-23 08:54:14 回答

本项目位于林科院内的西侧,小河道长1429米,贯穿整个林科院,小河道边上大都是科研用地,其中有一段处在银林山庄内。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忽略,在无意之间对小河道造成了污染,小河道的水质令人担忧,小河道边上的环境也受到了威胁。凸岸淤积严重,河岸杂草丛生,对周边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有一定的影响。  
   本着净化水、保护环境、美化环境为中旨的设计理念,运用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使整个小河道的水质得到改善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系列绚丽多姿的动态和静态的滨水和富有意境的植物景观及色彩清雅且造型精致的花廊,使整个河道富有整体感的同时更具独特风韵。  
   在整个景观结构上采用规整式和自然式设计相结合,空间采用合理布局、划分景观功能空间、铺设园路,配置花草树木,设置亲水平台等各种景观和休憩设施,以供人们游览、休憩。  
   三个景观功能分区根据功能的不同明确体现了作用的分支点:办公楼前入口滨水区、花会所入口滨水区、湿地净化景观区、林化基地花园景观区。      一、办公楼前入口滨水区  
   有办公楼作为配景的前提下,入口滨水区是供职工休闲的空间,因此在设计上更注重和谐的氛围。一条直线型的道路将空间和办公楼隔开,成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在处理上铺设现代感较强的弧形线条硬质铺装,铺装的花纹采用叶片的铺设,响应林科院的研究领域。宽阔的休闲广场上屹立着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和花坛结合在一起。弧形的花架与富有热情的花坛相互融合横挂在亲水平台之上,形成一组自然朴实的园林小品。      二、花卉所入口滨水区  
   该区作为观赏植物、净化水质和休憩的空间,植物设计与周围环境有着协调的作用,如水生植物在净化水质的同时供人们观赏,衬托亲水木平台和木亭子,亲水木平台和木亭子是休憩的空间。      三、湿地净化景观区  
   该区作为净化水质的重点,在植物的品种和种植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在设计上选用了香蒲、马蹄莲、水菖蒲、旱伞草、水葱、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大大增加小河道水流的多样性和小河道生物多样性,为小河道的生态功能的恢复提供很好的物质基础。  
   四、林化基地花园景观区  
   作为林化基地的花园,在植物设计上采用高低错落、严整而虚实有序的形体结构来充分表现园林景观造景手法。可以通过树影、声响、叶色等专递风、月、云、日、气、四季等自然的信息,植物素材丰富而独特的形体语言作为空间塑造的工具,具有其他材料不能比拟的魅力。在植物配植上,充分考虑了该地土壤的特点、结合小河道,利用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以使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致,同时形成稳定、自然的生态植物群落,使整个园区采用充满地方特色。

2024-06-23 08:54:14 回答

传统河道景观设计规划的绿地和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通常是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而在现代化的规划设计时注重保护和构造滨水地带的生态环境,避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和不合理的利用。
  1.合理利用地形
  在进行河道的规划与设计时,首先要求工程师对河流的上下游情况做到充分了解。一些河流附近散落的局部低洼,要在尽可能保持原状的基础上塑造生动的景观,并与河流连通起来。其次,设计水体的岸线要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代替僵硬笔直的直线,来体现流水的顺畅柔美。驳岸和池底要尽可能保持天然状况,并要与地下水连通,这样能使清洁和更新水体的费用大大减少。最后,可以用卵石和原木加藤本植物来稳固冲刷较强的区域。如果是抛石驳岸,在选择石块时应选用带棱角的,并依据风浪的冲击力来决定其大小;或是用碎石打底,上面再铺以大石块加固;或者先在河底设置钢筋框,再填充上比网孔大的石块。总之,要避免过多的使用钢筋混凝土和浆砌块石等不环保的材料。
  2.河道护岸形式
  在设计城市滨水景观的普通护岸时,要使其外表朴实自然,这样能很好的和周围环境相融合。在构思护岸的平面形状时,要将舒缓怡人作为出发点,避免小尺寸和小圆弧式的变化,以免破坏河川的美观;也不要为了追求视觉的变化而在护岸平面形状中使用不必要的曲线。
  在平面形状的变化上,应该采用大单位空间变化为主细微变化为辅的方式,通过处理局部水体使水流形态发生变化,或者培植水生植物和鱼虾等小动物的方式,使景观变化自然得体。
  3.景观节点和景区的设置
  城市河流通常都不会太短,如果做成同一种主题风格,就会很容易让人产生千篇一律的审美疲劳,也与设计者的本意大相径庭,同时也不利于营造滨河主题公园。因此,在场地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将一条河流分割成长短不一的数段,并使每一段的主题风格都不尽相同,可以使自然风格的,可以是彰显文化气息的,也可以是反映历史进展的,用与之相呼应的景观来营造以达到预定的效果,这样设置出来的景观将是人文与自然融合、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多层级结合。同时景观的主题应根据场地条件和环境来灵活设计,如在开阔的场地,其河面景观就要设计的相应开阔,可以通过设置生态驳岸的方法来达成,比如说在岸坡和附近大片地上上种植绿化植物,建造一些休憩设置以供人们游玩,以自然生态为主的亲水走廊必然会得到人们的喜爱。
  4.水生植物的选择
  一个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应该包含多种水生动植物。城市河道一般都没有深潭和缓冲带,所以水生植物不仅为鱼类提供着食物,还为它们提供栖息的场地。同时,还能通过生态循环起到净化水质、降低水体营养化的作用。从景观的方面来看,在水中种植各种形态特征和花期不同的水生植物,也符合了人文化水体景观的要求。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54239463806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