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斑马鱼实验?



				
				
芥末生煎
53032 次浏览 2024-06-12 提问
50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14 10:57:47 回答

斑马鱼是种模式生物,用来做研究的
由于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这意味着在其身上做药物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也适用于人体,因此它受到生物学家的重视。因为斑马鱼的胚胎是透明的,所以生物学家很容易观察到药物对其体内器官的影响。此外,雌性斑马鱼可产卵200枚,胚胎在24小时内就可发育成形,这使得生物学家可以在同一代鱼身上进行不同的实验,进而研究病理演化过程并找到病因。
斑马鱼启发科学家
斑马鱼是一种体长3至4厘米的热带鱼,因色彩鲜明的斑纹得名。这种小鱼虽然十分常见,却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具有自我修复破损视网膜的独特能力。
英国科学家1日说,他们首次发现,人类视网膜中也拥有类似斑马鱼能够修复视网膜的细胞,并计划在5年内将研究结果用于失明患者治疗,让他们重见光明。
这项研究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眼科学院和伦敦穆尔菲尔兹眼科医院共同发起。研究人员重点研究斑马鱼视网膜内具有干细胞特征的放射状胶质细胞,这种细胞能够分化为各种不同种类的细胞。
科学家对斑马鱼视网膜能够自我修复的能力进行研究,发现其视网膜内的放射状胶质细胞能够分化成健康的视网膜细胞,从而修复受损的视网膜。
视网膜受损是造成失明的重要原因。科学家说,根据这一发现,医生将来可以采用新药品、新手术治疗青光眼、老年黄斑变性和因糖尿病引起各种眼疾。
利姆说,研究人员已经在实验室里成功把放射状胶质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细胞,并大量繁殖。
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的移植实验已经成功。他们向患有视网膜疾病的老鼠体内移植放射状胶质细胞,这些细胞分化为健康视网膜细胞,使视网膜功能恢复。现在,他们正在研究为人类进行这项手术的可能性,并打算在5年内应用到人类身上。利姆还建议,应建立与血库类似的“细胞库”,以备患者使用。
为盲人带来福音
这项研究仅在英国就能为成百上千名患者带来希望。英国皇家盲人学会的安尼塔·莱特斯通说:“学会对这一研究结果感到非常高兴,这可能有助于治疗因视网膜受损引起的失明。现在,英国有大量患者受到这一疾病困扰。”
尽管手术治疗已指日可待,但研究人员仍担心,患者手术后会因移植他人细胞而产生排斥反应。研究人员说,如果能够激活人类体内不具活性的放射状胶质细胞,使它们自己分化为新的视网膜细胞,将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最佳办法。利姆说:“我们下一阶段将研究阻碍人类放射状胶质细胞自我再生的因素。一旦找到原因,离最终方案就更近一步。

2024-06-14 10:57:47 回答

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的优点,而是斑马鱼有一些特征可以使它作为模式生物
模式生物基本共同点:    1)有利于回答研究者关注的问题,能够代表生物界的某一大类群;    2)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容易获得并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和繁殖;    3)世代短、子代多、遗传背景清楚;    4)容易进行实验操作,特别是具有遗传操作的手段和表型分析的方法。

2024-06-14 10:57:47 回答

斑马鱼与免疫学研究
   斑马鱼作为免疫学新模式生物的优点在于:(1)与传统的免疫学模式生物  --  小鼠相比,斑马鱼有体型小,子代数量多,培育要求低,易于养殖,饲养成本低,便于开展大规模研究。(2)斑马鱼个体发育过程是在全透明状态下完成,使得整个心血管系统的发育过程能十分完整的被观察。特别是免疫系统个体发育的相关资料,是无法从小鼠上所进行的实验中轻易获得的。(3)先期对斑马鱼的遗传学研究积累的丰富突变库也为研究免疫相关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条件。(4)在目前已知生物中,鱼类是最早具备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纲。这就使得对斑马鱼免疫系统的研究成为人们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进化与功能相互关系的重要工具。这个独特的免疫系统进化地位还赋予了斑马鱼作为免疫学研究模式生物的另一重要优势,即其成体可以在没有胸腺、淋巴细胞生成的情况下存活传代,这又是小鼠模型无法比拟的。  
1999年,Herbomel等在观察斑马鱼的巨噬细胞个体发育时发现,处于胚胎发育早期的斑马鱼巨噬细胞就具有对外源微生物大肠杆菌高效吞噬的能力。在受精30小时后,胚胎巨噬细胞就已经可以吞噬清除血液内和局部组织中的外源微生物。当给非血液系统中注射大肠杆菌后,5小时后即可在局部被斑马鱼巨噬细胞清除,且此时除了感染局部的30  --  50个活化巨噬细胞外,血液中未接触病原体的巨噬细胞也同样表现出活化特性,这提示斑马鱼体内可能还存在与哺乳动物相类似的  细胞因子  或  趋化因子  系统。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21969604492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