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家用缝纫机故障怎么维修?



				
				
黑色海盗猪
17713 次浏览 2024-05-31 提问
116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6-02 13:50:39 回答

送料方面的故障
1.缝料起皱
分析:机针断尖、底线张力过大、差动机构调整不当。
处理方法:更换新机针、旋松梭心簧螺钉、重新调整差动机构。
2.缝料下面被“啃破”形成格齿痕
分析:送布牙齿尖太锐、压脚压力太大。
处理方法:可用油石修磨送布牙齿尖、旋松压脚调压螺钉。
3.缝料下面有线毛,缝纫时有打断纤维的声音
分析:机针断尖或过钝。
处理方法:更换全新的机针。
4.缝料停滞不前
分析:送布牙太低、压脚压力过大。
处理方法:抬高送布牙、旋紧调压螺钉。
5.缝料来回走
分析:送布牙太高。
处理方法:调整送布牙。
6.缝物倒退不能缝
分析:送布凸轮移位。
处理方法:调整送布凸轮的位置。
7.缝料不规则地斜走
分析:送布牙装歪或送布牙螺丝松动。
处理方法:校正送布牙并拧紧送布牙螺钉。
运转方面的故障
1.机头转动沉滞
分析:加错了润滑油,特别是加注了植物油;梭床内污垢太多;连杆螺钉、圆锥螺丝装得过紧。
处理方法:用煤油冲洗后,重新加注缝纫机油;清洗梭床;调松螺丝,保证其间隙。
2.送转时,半圈沉滞、半圈轻滑或每转一圈有一个沉滞点
分析:梭床内轮有线头,运转时不仅半圈沉滞而且伴有剧烈的抖动和噪音;送布牙位置偏高或齿缝内积聚污垢,使送布牙上升时与针板相碰。
处理方法:清理梭床,并加注少许缝纫机油;清洗或调低送布牙;更换或校直针杆。
3.机头被卡住不能动
分析:送布牙位置太靠前或太靠后,碰针板;针杆安装位置太高,针夹碰机壳。
处理方法:调整送布牙位置,重新对针,调整针杆高度。
4.噪音来自针机构
分析:针杆、针杆套、小连杆等磨损送动过大;小连杆螺丝、针杆曲柄螺丝松动。
处理方法:更换新针杆、针杆套、小连杆等配件;重新旋紧小连杆螺丝、针杆曲柄螺丝松动。
5.噪音来自送料机构
分析:大尖顶圆锥螺丝磨损或松动、送布牙碰针板、针距调节机构松动。
处理方法:研磨或重新调整大尖顶圆锥螺丝、将送布牙碰针板重新调整、重新调整或旋紧针距调节机构螺丝。
6.噪音来自摆梭机构
分析:摆梭和梭床磨损致使其间隙大,摆梭与摆梭托出现间隙过大而产生冲击。
处理方法:更换新的摆梭和梭床等,调整间距或更换新摆梭与摆梭托。
7.一般噪音
分析:上轴、下轴及轴套磨损,致使上下轴产生窜动;或者机器缺油。
处理方法:更换新上轴、下轴及轴套,或调整上下轴平面的间隙,注意保养,按时加润滑油。
线迹方面的故障
1.面线呈飘浮状
分析:夹线器压力过小。处理方法:旋紧夹线,增大棉线张力。
2.底线呈飘浮状
分析:梭心簧太松。处理方法:旋紧梭心簧螺丝,增大底线张力。
3.针距时长时短
分析:压脚压力太小。处理方法:旋紧调压螺钉。
4.缝料下面每针都有线套出现,呈毛巾线套状
分析:送布与挑线动作不合。
处理方法:调整送布凸轮螺钉,使送布与挑线动作谐调一致。
断针故障
1.缝厚料断针
分析:机针过细或弯曲,缝料厚度不均,针杆窜动过大。
处理方法:换新粗针,适应放慢缝速并用手帮助送料,换新针杆或针杆套。
2.短针距不断针,长针距断针
分析:送布牙动作滞后、送布牙不合格、机针碰送布牙后端而断针。
处理方法:应调整送布凸轮的定位,适当缩短针距或换新送布牙。
3.机针断在针板下面
分析:机针位置偏低,机针碰摆梭,梭床没装好,摆梭尖碰机针,摆梭托与机针端两面隙过小或过大,摆梭托碰针或失去护针作用。处理方法:调整针杆或机针的位置,重新装摆梭,调整摆梭托与机针的端面间隙。
4.机针断在针板上面
分析:手拉缝料过猛,致使机针弯曲,压脚螺钉松动,致使压脚歪斜碰机针,送布凸轮位移致使缝料拉断机针,缝料中有硬物使机针碰断。
处理方法:加强操作练习,调正压脚拧紧螺钉,调整送布凸轮螺钉位置。
断线        
1、第一针断线,断线头呈切割状。
分析:机针装反或机针没有装足,致使机针太低。缝料偏硬,机针偏细或压脚压力过大。
处理方法:检查机针的安装和针杆连接轴螺钉是否松动。更换机针或调整压脚压力。
2、缝线在断头两端呈卷曲状,并带有短须。
分析:夹线过紧或缝线在缝纫时发生拌绕。缝线被摆梭挤入梭床导向槽。缝线腐脆易打结,质量差,过线部位有毛刺。
处理方法:调换夹线片压力并检查过线线路排除拌绕。检查摆梭的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摆梭。砂光过线部位,更换缝线。
3、缝料下部积线重,无法形成针距而断线,断线头马尾状。
分析:送布牙过低,缝料停止不前积线过多而断。送布与线步调不合被扎断。压脚,机针松动,阻碍缝料运行。
处理方法:抬高送布牙、调整送布凸轮定位角度、紧固压脚和机针螺钉。
4、缝纫中突然断线,面线有曲状波动。
分析:梭床位置没装好面线轧入梭床。梭心套末锁紧或缝纫中突然移位。摆梭质量差梭心簧过长或心套椭圆。
处理方法:重新调整梭床位置、重新安装梭、心套换摆梭。
5、缝纫中突然断底线。梭心套不合格,内径椭园。
分析:梭心套不合格,内径椭园,致使梭心转动失灵。梭心簧螺钉拧得过紧,使梭皮压力太小。梭心绕线过满或过于松散杂乱。底线腐脆,有结头,使底心无法通过梭心簧。
处理方法:更换梭心套、旋松梭心簧螺钉、重绕梭心线、更换底线。

2024-06-02 13:50:39 回答

缝纫机振动故障
 
  1.机器要放平稳,机器要放平稳,  旋梭结构是现代缝纫机噪音高低、震动大小的关键所在,安装机器时螺钉一定要拧牢固,台板上的螺钉要拧的深一点,以不露出表面为止。
 
  2.  使用机器时,人的重量不要全部压在台板上,以防台板变形。
 
  缝纫机运转方面的故障
 
  1.机头转动沉滞
  分析:加错了润滑油,特别是加注了植物油;梭床内污垢太多;连杆螺钉、圆锥螺丝装得过紧。处理方法:用煤油冲洗后,重新加注缝纫机油;清洗梭床;调松螺丝,保证其间隙。
 
  2.送转时,半圈沉滞、半圈轻滑或每转一圈有一个沉滞点
  分析:梭床内轮有线头,运转时不仅半圈沉滞而且伴有剧烈的抖动和噪音;送布牙位置偏高或齿缝内积聚污垢,使送布牙上升时与针板相碰。处理方法:清理梭床,并加注少许缝纫机油;清洗或调低送布牙;更换或校直针杆。
 
  3.机头被卡住不能动
  分析:送布牙位置太靠前或太靠后,碰针板;针杆安装位置太高,针夹碰机壳。处理方法:调整送布牙位置,重新对针,调整针杆高度。
 
  4.噪音来自针机构
  分析:针杆、针杆套、小连杆等磨损送动过大;小连杆螺丝、针杆曲柄螺丝松动。处理方法:更换新针杆、针杆套、小连杆等配件;重新旋紧小连杆螺丝、针杆曲柄螺丝松动。
 
  5.噪音来自送料机构
  分析:大尖顶圆锥螺丝磨损或松动、送布牙碰针板、针距调节机构松动。处理方法:研磨或重新调整大尖顶圆锥螺丝、将送布牙碰针板重新调整、重新调整或旋紧针距调节机构螺丝。
 
  6.噪音来自摆梭机构
  分析:摆梭和梭床磨损致使其间隙大,摆梭与摆梭托出现间隙过大而产生冲击。处理方法:更换新的摆梭和梭床等,调整间距或更换新摆梭与摆梭托。
 
  7.一般噪音
  分析:上轴、下轴及轴套磨损,致使上下轴产生窜动;或者机器缺油。处理方法:更换新上轴、下轴及轴套,或调整上下轴平面的间隙,注意保养,按时加润滑油。
  卡线的问题
 
  1.有污垢。(推开针板,取出梭套、梭床、梭心、用棉布擦净,再用粗的鸭羽毛刷净送布牙缝里的污垢,滴上机油再运行)  ;
 
  2.机头夹线,弹簧太紧或太松。(调节松紧度,使其顺利、自然拉出)  ;
 
  3.梭套上的螺钉太紧或太松。(方法很简单,调节螺钉);
 
  4.对于卡线问题,还有两个预防方法,一个是面线底线粗细要保持一致。二是要按照规定的顺序穿线,不能穿错。
 
  断线的问题
 
  1.缝纫机针用钝了,导致针杆变形。
  处理方法:换针,初学者宜使用14号缝纫机针,其强度、韧性比9号、12号缝纫机针耐用;
 
  2.压脚、送布牙、梭尖毛刺。
  处理方法:即时更换。
 
  线迹方面的问题
 
  1.面线呈飘浮状
  分析:夹线器压力过小。处理方法:旋紧夹线,增大棉线张力。
 
  2.底线呈飘浮状
  分析:梭心簧太松。处理方法:旋紧梭心簧螺丝,增大底线张力。
 
 
  3.针距时长时短
  分析:压脚压力太小。处理方法:旋紧调压螺钉。
 
  4.缝料下面每针都有线套出现,呈毛巾线套状
  分析:送布与挑线动作不合。处理方法:调整送布凸轮螺钉,使送布与挑线动作谐调一致。
 
  送料方面的问题
 
  1.缝料起皱
  分析:缝纫机针断尖、底线张力过大、差动机构调整不当。处理方法:更换新缝纫机针、旋松梭心簧螺钉、重新调整差动机构。
 
  2.缝料下面被“啃破”形成格齿痕
  分析:送布牙齿尖太锐、压脚压力太大。处理方法:可用油石修磨送布牙齿尖、旋松压脚调压螺钉。
 
  3.缝料下面有线毛,缝纫时有打断纤维的声音
  分析:缝纫机针断尖或过钝。处理方法:更换全新的缝纫机针。
 
  4.缝料停滞不前
  分析:送布牙太低、压脚压力过大。处理方法:抬高送布牙、旋紧调压螺钉。
 
5.缝料来回走
   分析:送布牙太高。处理方法:调整送布牙。
 
  6.缝物倒退不能缝
  分析:送布凸轮移位。处理方法:调整送布凸轮的位置。
 
  7.缝料不规则地斜走
  分析:送布牙装歪或送布牙螺丝松动。处理方法:校正送布牙并拧紧送布牙螺钉。
 
  断针问题
 
  1.缝厚料断针
  分析:缝纫机针过细或弯曲,缝料厚度不均,针杆窜动过大。处理方法:换新粗针,适应放慢缝速并用手帮助送料,换新针杆或针杆套。
 
  2.短针距不断针,长针距断针
  分析:送布牙动作滞后、送布牙不合格、缝纫机针碰送布牙后端而断针。处理方法:应调整送布凸轮的定位,适当缩短针距或换新送布牙。
 
  3.缝纫机针断在针板下面
  分析:缝纫机针位置偏低,缝纫机针碰摆梭,梭床没装好,摆梭尖碰缝纫机针,摆梭托与缝纫机针端两面隙过小或过大,摆梭托碰针或失去护针作用。处理方法:调整针杆或缝纫机针的位置,重新装摆梭,调整摆梭托与缝纫机针的端面间隙。
 
  4.缝纫机针断在针板上面
   分析:手拉缝料过猛,致使缝纫机针弯曲,压脚螺钉松动,致使压脚歪斜碰缝纫机针,送布凸轮位移致使缝料拉断缝纫机针,缝料中有硬物使缝纫机针碰断。处理方法:加强操作练习,调正压脚拧紧螺钉,调整送布凸轮螺钉位置。
  缝纫机缝纫时出现跳针问题
 
  一、首先确定引起跳针原因
 
  (一)检查缝纫机针是否完好(弯曲、尖钝、装的是否正确等)。
 
  (二)检查案线是否正确,特别是线是否在挡线板上,如不在上面也容易跳针。
 
  (三)检查线的质量如何,是否应加硅油加以润滑。
 
  二、以上几点排除后,则应检查缝纫机针同弯针之间的关系
 
  (一)检查弯针同缝纫机针之间的吃势关系。一般而言,当针杆下降至最低点且开始回升,最右边的缝纫机针线环有一点形成,弯针即可开始穿透。标准的吃势位置是:弯针同左边的缝纫机针关系是,当弯针从右向左摆动到最左边缝纫机针时,其尖端正好处于左侧缝纫机针背后穿线孔上方约0.5~1mm左右。
 
  (二)检查弯针同缝纫机针之间的过盈(间隙)关系。一般来说,缝纫机针可以适当有些偏斜,就是最右边(里面最短)的缝纫机针同弯针之间应有0~0.05mm的间隙,而最左边的缝纫机针同弯针之间应有﹣0.03~1mm的间隙,这样就有2°~5°的偏斜角度。而当弯针从最左边(死点)开始向右摆动时,左边直线同弯针针眼之间应有1.5~2.5mm的距离,这时左边直针穿过弯针背面,即直针穿过弯针线,也就是穿过弯针三角形线圈,且有0~0.05mm的过盈尺寸,否则也容易引起跳针。
 
  (三)检查前、后护针与直针之间的关系,由于前护针与直针之间过大,引起直针线环形成不理想,且形成时间慢,造成弯针穿过线环时,直针不稳定,容易错位造成跳针。护部位置的过高或过低,也容易造成线泡抛不出,引起跳针。护部的前后位置:前护针同直针之间应有-0.01~0mm间隙。前护针的高度位置:当弯针从右向左穿过直针背后,前护针应高于最左侧缝纫机针针尖1mm左右的位置;后护针的高度应以直针线环能形成且不影响弯针的穿线即可。以上几点可参考说明书零件图自己加以调整。
 
  (四)在缝头处直针都跳针。这是因为弯针在穿过直针线环时,由于缝头处面料厚,直针向后移,造成弯针在直针前面穿过。一般原因大多是护针未能护到位。只要将后护针向直针背面贴紧一点即可。护针有一点点碰缝纫机针即可。且前护针同直针之间的间隙也小一点,只要缝纫机针不毛、不断针、断线就好。
 
  (五)由于松线凸轮引起的跳针。一般情况看弯针线张紧度如何,是否由于送线时间过早引起。如果过早引起,只要将挑线凸轮调慢一些即可。当左侧缝纫机针穿过弯针三角线时,应看三角线张紧度是否符合穿透需要。线张度松,说明挑线凸轮送线快;过紧,说明送线慢,都应作相应调整

2024-06-02 13:50:39 回答

1、转不动,或越转越重
原因解析:缝纫机有专用的缝纫机油,正常情况下缝纫机油是透明的,放的时间长了就会变黄,但都可以用。不少人用的油不是缝纫机油,而是用食用油、变压器油等,这些油有黏度,时间长了,会让机器转不动。有人虽然用的是缝纫机油,但他们把油装在饮料瓶时,由于瓶壁上有糖分,也会造成油的黏度变大,使缝纫机转不动。
解决办法:拆开零件用机油清洗。
2:蹬缝纫机,但不走线
原因解析:缝纫机的牛皮带松了。
解决办法:需要将它紧一紧或换一根。而保养皮带的方法是定期上点油,不要让它干掉。

2024-06-02 13:50:39 回答

缝纫机运转方面的故障
 1、机头转动沉滞  分析:加错了润滑油,特别是加注了植物油;梭床内污垢太多;连杆螺钉、圆锥螺丝装得过紧。  处理方法:用煤油冲洗后,重新加注缝纫机油;清洗梭床;调松螺丝,保证其间隙。
 2、送转时,半圈沉滞、半圈轻滑或每转一圈有一个沉滞点分析:梭床内轮有线头,运转时不仅半圈沉滞而且伴有剧烈的抖动和噪音;送布牙位置偏高或齿缝内积聚污垢,使送布牙上升时与针板相碰。  处理方法:清理梭床,并加注少许缝纫机油;清洗或调低送布牙;更换或校直针杆。  
3、机头被卡住不能动  分析:送布牙位置太靠前或太靠后,碰针板;针杆安装位置太高,针夹碰机壳。  处理方法:调整送布牙位置,重新对针,调整针杆高度。
4、噪音来自针机构  分析:针杆、针杆套、小连杆等磨损送动过大;小连杆螺丝、针杆曲柄螺丝松动。  处理方法:更换新针杆、针杆套、小连杆等配件;重新旋紧小连杆螺丝、针杆曲柄螺丝松动。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423710823059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