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样的紫砂壶有收藏价值?



				
				
egyptshizhe
8510 次浏览 2024-06-02 提问
63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6-04 15:36:20 回答

紫砂器的收藏范围非常广泛,形制种类众多,收藏历史长久,群众基础很好,价格区间大,从几百元到百万元均有出现,收藏紫砂最好的途径是大型拍卖会,其次是声誉确凿的古玩商店,以及圈内朋友之间的转手。  紫砂壶收藏价值  提起紫砂收藏,壶类是毋庸置疑的“领头羊”。宫廷及民间饮茶之风的盛行决定了紫砂器皿中壶类的收藏价值大增,并且长久不衰。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其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色泽就愈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壶里注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茶香。称其“世间茶具称为首”,并非夸张。所以收藏者在介入时一定要明白紫砂壶的真正价值其实是泡茶。好的紫砂壶是养出来的,倘若将它束之高阁,再好的紫砂壶也不过石头一块、泥塑一件。买来的新紫砂壶表面看上去有明显的颗粒感,甚至有些暗淡无光。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水滋养,紫砂壶表面才会形成一层温润如玉的光泽,表现出“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的状态。  紫砂收藏历史  紫砂器皿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收藏项目。民间有紫砂器(壶)的创始人是明正德嘉靖年人供春之说。根据考古发掘证实,初步断定紫砂被有目的地使用应始于明中晚期,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同时代的紫砂艺人也擅长仿烧宋代钧窑器物,因有“宜钧”之称。在收藏界,紫砂被认为是陶的一个特殊种类,盛产于江苏宜兴丁蜀镇一带。紫砂器皿可收藏的种类众多,除了以壶类为代表的茶具,当然还有摆件、文房以及装盛盆景的紫砂盆。  紫砂壶种类  紫砂壶的收藏分为老壶和新壶,其中老壶是指制作于1949年之前的紫砂壶,当然年份可以上溯至晚明时期。民国以前,为老壶期,民国之后为新壶期;以此划分,多与壶眼孔数的转化有关。1、紫砂壶通向壶嘴的出水孔在民国以前多数是独孔的。2、此后才出现了多眼网孔。3、而向壶内凸起的半球形网孔则是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传来的。收藏专业人士建议:不是紫砂壶方面行家,最好别去把玩紫砂壶老壶,但最佳藏品又是年代久远的老壶。综合来看,老壶中的大路货并不值钱,而新壶若出自名家之手,也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保值作用。  紫砂壶工艺  选购紫砂壶要看各人偏好,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工、款、  形”。选择收藏的紫砂壶时首先看安装工艺。

2024-06-04 15:36:20 回答

对于初涉紫砂的藏友而言,鉴赏的基本原则是作品是否精良。比如,壶嘴与壶身的连接是否浑然一体,壶把的弧度一定要柔和、顺势。转动壶盖,口盖摩擦声音柔和,壶口边沿薄厚一致,沿内表面上下齐整,等等。当然,把玩久了,就得鉴赏紫砂壶蕴含的神韵。
怎样鉴别古代大师作品
随着岁月流逝,加之紫砂壶是易碎工艺品,因而,今天流传下来的大师作品不多。市面上所谓时大彬、顾景舟作品多为赝品。
  鉴别古代作品可从造型、胎质、工艺风格等方面去判断。比如清代初期宫廷壶,造型多以自然形和几何形为主。明代紫砂壶颗粒比较粗,清中期制作的壶胎骨坚致,色泽温润。
  时代不同,工艺的痕迹也明显。明代初期的壶是手工捏制,壶内胎往往留有揉捏的指纹。到了明晚期,创造了木模制壶方法,壶内壁不见指纹,但有竹刀刮削的痕迹。清代的紫砂壶一般采用打泥片,再将泥片镶接而成,壶胎厚薄均匀。
  对于鉴别某一位名家作品而言,首先要掌握时代基本特征,再综合考察作者一贯制作风格与品位。品位是很重要的,一般人模仿古代大师,技艺精致能达到,品位则难以企及。
  选购值得收藏紫砂壶的要领:
1,购置新紫砂壶,造型与外观要美,只要能看得舒服满意,未必要随和流行的
2,紫砂壶的质地,胎骨要坚,色泽要润,选壶时可先轻拨转壶盖,以音响铿锵轻扬,壶声听来悦耳为佳。
3,紫砂壶一般新壶可能会略带土味可选用。若带火烧味、油味或人工着色味的则不可取。
4,紫砂壶的精密度,即壶盖与壶身的紧密度要好。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试验,手压气孔或流口再倾壶涓滴不漏,表示精密度高。

2024-06-04 15:36:20 回答

选购值得收藏紫砂壶的要领:
  (1)购置新紫砂壶,造型与外观要美,只要能看得舒服满意,未必要随和流行的模样。
  (2)紫砂壶的质地,胎骨要坚,色泽要润,选壶时可先轻拨转壶盖,以音响铿锵轻扬,壶声听来悦耳为佳。
  (3)紫砂壶一般新壶可能会略带土味可选用。若带火烧味、油味或人工着色味的则不可取。
  (4)紫砂壶的精密度,即壶盖与壶身的紧密度要好。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试验,手压气孔或流口再倾壶涓滴不漏,表示精密度高。
  (5)紫砂壶把的力点应接近壶身受水时的重心,倾壶倒水时顺手则佳,反之则不佳。
望采纳

2024-06-04 15:36:20 回答

1.质是质地。看一把壶是不是紫砂壶,首先看它的材料是不是紫砂泥。紫砂泥有特殊的性质和丰富的颜色,最重要的是它有独特的分子结构,通俗讲就是有气孔,透香不透水。这个特性决定了紫砂壶具有宜茶功效,由此受到茶人钟爱,因而广泛流传。早期紫砂的质地较为粗粝,尤其是明代紫砂,砂泥中砂的含量大,颗粒粗,像云母一类的杂质也比较多。那个时代工艺不像现在这么完善,没有粉碎机、练泥机,也没有那么多修饰工具,所以那个时代的壶的胎质较为疏松,吸水率比现在的壶大得多,用壶盖子口在壶口摩擦,发出的声音较为暗哑。
  大约清中期开始,砂泥逐渐变得细腻,砂少泥多,器具表面看起来比较光滑,不像早期壶那么“珠粒隐隐”。在色彩方面,明代的壶大多为砖红色和栗紫色,清代以后颜色日渐丰富,有青、红、栗、紫、黄等色彩,到了民国时期,又多了黑、绿、灰等颜色,那时候为了创新,加入金属氧化物而产生色彩变化,并非泥料的原始自然色。
  2.工是工艺。早期紫砂壶的制作工具十分简单,就是木模和勺子,然后有了竹刀、矩车等,经过几百年积累,现在制作一把壶所用的工具可达上百种。工具简单,自然工艺也粗疏,早期紫砂壶器型大,体重胎厚,在流、把、盖、的、底等各部衔接处都有竹刀刮抹痕迹,有的胎体上还留下指甲英指纹樱因为工艺所限,早期的壶流大多明接,内部独孔。
  3.器型也是紫砂鉴赏要点之一。明代紫砂壶器型大多简洁工整,以圆型、筋纹型为主,壶的体量较大。清代早期延续明代风格,但体量渐渐缩小,器型逐步多样,尤其一代大师陈鸣远所制塑器,精彩纷呈、活色生香。嘉道年间的陈曼生和他的幕僚们,创制出许多别开生面的壶型,像合欢壶、柱带、飞鸿延年等等都是那个时候创制出来的。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壶的年代和真伪,如果一把双身筒壶,人家说是清早期的,你就应该知道他在骗人,因为这种壶出现在清末民初,绝不是清早期的东西。
  4.紫砂壶的装饰风格,也可以作为断代的参考。明代紫砂器就有莹、宜均、绞泥等工艺,但并未普及。明末清初,流行雕刻、贴花、塑花、泥绘。清三代流行珐琅彩、粉彩。嘉道后流行书画陶刻,民国时期,装饰土大量应用,许多紫砂器表面敷团泥再刻绘。这些不同时期各有侧重的装饰技法,可以帮助我们对紫砂器的制作年代进行判断。
  5.款识,本来应该是最可信赖、最具标识度的依据,像司母戊鼎、毛公鼎,都是因为青铜器上有这样的款识而命名,但是现在伪造手段层出不穷,款识已经不能单独作为鉴别紫砂器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名家印款相对固定,字体、阴阳、大小有一定之规,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印款可以作为标准对照。
  在鉴别款识的时候,还要注意紫砂历史上重名现象比较多,比如南林、友兰、彭年、莲生等,同样的名字,不同时期的人,不能把他们搞混了。还有同一个印款几代人用的问题,要注意区分各人不同的工艺水平和风格,不然就容易出错。
  以上所说的质、工、型、饰、款这些要素,在鉴定的时候不能孤立,一定要综合考虑。现在高科技发展,仿品也越做越精,手段也多种多样,有偷梁换柱的、有借壳上市的、有重新包装的、有张冠李戴的,层出不穷。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336820125579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