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晓得咋样鉴别紫砂壶?



				
				
Lucia慢半拍
15513 次浏览 2024-06-04 提问
115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6-06 21:10:42 回答

入门级紫砂知识,为了让紫砂玩友入门走正道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特意收集。文字量比较大,但是为了您的口袋为了您能真正感悟紫砂之魅力一定程度地提高鉴赏水平更为了您的健康,请花点时间耐心阅读一下。资料都是网上收集而来,说的也不一定全都对,欢迎大家探讨。
  常听到"拼紫"拼紫是什么样的泥料呢?是化工泥吗?"紫泥"和各种纯泥又有什么不同?看那些泥料的名称越看越糊涂了,不敢买了,我不想买个壶在家里老是猜疑"它是用什么泥来做的?
  “拼紫”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泥料配在一起的泥料。如果是原矿泥料配的话,就不会含有化料。紫砂泥料一般分为四大类:紫泥,红泥,绿泥,特色泥。
  红泥和纯朱泥的区别?
  两者的原矿不一样:红泥是“五色土”里面普通的泥料,而纯朱泥的原矿是石黄。两者的收缩比不一样:红泥的收缩比是14%左右,而纯朱泥的收缩比是30%~33%。两者的窑温不一样:红泥的窑温是1100度,而纯朱泥的窑温是1080度。两者的色泽、质感不一样:红泥:呈光洁明亮红中略带一点橙色,而纯朱泥:朱红略泛桔光,温润透明质感很好,声音清脆。两者的成型工艺不一样:红泥:成型工艺较易,大小壶型都可以做,而纯朱泥:成型工艺很困难,大的壶型很难保证成品率,多要调砂增韧性防裂,小的壶型做出来可爱生动。
  听人说丁山有的艺人以新开采的清水泥调紫泥充当底槽清,不知有否此类事情、还有如何来区分二种泥料?
  清水泥为纯种紫泥矿,为较常见之泥料;良者稀而贵,劣者多而廉。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原矿黄龙山特级底槽青,此料存世量已经很少(四号井已塌方封矿)!此泥料我们从原矿到成品都有专人严密监制,严把质量关!成品温和素雅,茶汤清气悠扬、时间长久养泡以后,泥色由棕色变成朱肝色,水色光和!
  何谓“半手工”
  半手工壶,一般来说含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简单说来就是:可以壶嘴、壶把、壶盖等用手工制作,身筒用模具制作;也可以是身筒用手工来完成,其它用模具制作。
  何谓“包浆”  ?“各类茶叶又对壶的容量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但不是普通的光泽,而是特殊的光泽,专指器物表面的一层光泽。大凡器物经过长年久援后,才会在表面上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光泽,即所谓“包浆”是也。  也可以这样说,包浆是在时间的磨石上,被岁月的流逝运动慢慢打磨出来的,那层微弱的光面异常含蓄,若不仔细观察则难以分辨。  包浆之为光泽,含蓄温润,幽幽的毫不张扬,予人一份淡淡的亲切,有如古之君子,谦谦和蔼,与其接触总能感觉到春风沐人,它符合一个儒者的学养。如果是崭新的器物,表面就不会有“包浆”,而是最普通的光泽,一眼望去锋芒毕露,像一位文化生意人善于夸夸其谈炫耀于世,用一个专有词汇来形容,称之为“贼光”“和尚光”。  一般来说,乌龙茶对壶的容量要求较小(但是也要结合品茶的人数来讲)。绿茶之类的对壶的容量要求普遍较大。
  紫砂壶标准:泥、形、工、款、功
  (一)“泥”:紫砂壶得名于世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的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  (二)“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说起“形”人们常把它下紫砂壶艺的流派相提并论,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其实这是极无分析的办法,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一旦艺术成熟,必然形成他的个人风格,几个相差无几的个人风格凑在一起,就成了流派,艺术讲究的是感觉,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势,全凭个人的感觉,一把好的紫砂壶最为讲究的是“神韵”造型学讲究的是“均衡”。  (三)“工”: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成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的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是清清楚楚,按照紫砂壶特殊的工艺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绝对在一条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否则,就不能算是把好壶。  (四)“款”:鉴赏紫砂壶款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词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壶身价百倍,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之作,伪造的赝品屡见不鲜,选购名壶尤其需要小心。  (五)“功”: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有些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或不讲究品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如果失去“用”的功能,“艺”就不存在,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
  请问手拉胚壶与其他方法制作的壶有何区别?
  所谓手拉胚壶就是:机械操作,下面一个马达,上面一个圆盘。把泥料放在圆盘上,开关一开,马达旋转,利用惯性离心力,用手拉出一个壶型来。拉出来后切下,放置晾干,再配壶嘴、壶把(都是灌浆制作),装成一把茶壶,放置晾干后再喷浆,经过烧制就可以成为手拉胚茶壶。(注:手拉胚成型一定要加一定量的化料)  所谓的手拉胚,它不属于紫砂成型工艺,且为圆形器为主。而传统的紫砂壶,是用拍身桶和镶嵌身桶两种工艺形成各种形状的紫砂壶。这就是紫砂成型工艺。
  有些紫砂壶在注入沸水的一刹那壶开裂了。这种原因是怎么造成的?有什么方法能够避免吗?
  您说的这种情况属于“惊破”,是壶的里外温差太大造成的,一般来说发生在北方地区。如果泡茶的时候,事先“温壶”的话,应该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刚买了一把壶,泡茶时有股味道,不知是什么问题?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先确定冲泡茶叶的品质,排除这个原因那有可能壶的泥料里面有化料成分,请谨慎对待。
  近日得到一紫黑色紫砂壶,经过茶水煮沸10分钟后,煮壶的茶水呈红褐色,请问壶是否有问题,紫砂掉色吗?对身体是否有害?
  紫砂是绝不会掉色的。如果刚拿到壶的时候,壶特别艳丽、贼亮的话,一般来说,壶可能就有一定的问题了。
  新壶购置后怎样泡养?
  新壶购置回来后,千万不要用粗砂布打磨,以伤表皮(有的壶作者在出手时已作处理),先用水用或布洗擦去处表面的尘灰和内里的陶屑,然后放茶叶水锅里,或中连同茶叶,小火煮沸,沸后不久即可熄火,用余热焖壶直到茶水稍凉再点火煮沸,如此再三,可使新壶窑火尽去,也使新壶初次受到滋养。待完成此工序后,取出新壶自然晾干便可沏茶使用。但这并不是必需的程序,其实新壶到手,洗净后用开水泡上二次,即可沏茶。在泡养过程中,切不要太心急,千万不要去用有细金刚砂颗粒的抛光布之类的材料揩擦,这样很容易伤及表面,留下划痕,从而破坏紫砂质感。更不要用化学试剂清洗壶体。比较好的方法是用粗棉布擦拭,清洗时也可使用旧牙刷,但不要太用力以免不小心戳坏茶壶。泡养茶壶要用心,斟茶时要有正确手势,最好用拇指或食指轻轻摁住盖沿,一旦“落帽”后果可以“设想”。平时喝茶,使用养壶笔沾茶水刷壶不失为养壶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但尽量不要在壶面留下茶水吸干后的茶渍,那样久而久之壶面上会堆积成茶垢。每次泡饮完及时清洗壶并擦干,并非一直浸泡在茶水中就加快包浆形成。紫砂需要透气。这样才能养出纯正干净的包浆。一把壶拿出来茶渍层叠,这种品相应该是玩家最为忌讳。一把养得好的壶,应该呈黯然之色宝光内敛,这种光泽应该是“含蓄”的。
  紫砂壶是不是越老越好?
  许多人以为紫砂壶越老越好,专门藏旧壶、老壶。市面上有各种造假方法,将泥料的表面作旧,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经常摸的样子再用火烤,看上去有古旧感,或者用强酸腐蚀作旧;将紫砂壶涂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更甚至有将壶长时间浸泡在泔水桶污水池里。其实,衡量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高低的关键还是看艺术价值.并非一定是越老越好。
  如何选择泥料?
  关于泥料的好与差!其中关系错宗复杂,难以几句话解释清楚!关健得用,也就是泡养!如泡养后,后期变化明显,而且变化速度快!摸在手中有光洁细腻油润的感觉!那就是好泥料!泥料只要自己喜欢、觉得好、易养,那么它就是好的。好的泥料加上好的火候,烧出来的紫砂壶色泽饱满、温润易养。否则,要么干巴巴,要么表面非常光亮(称之为玻璃光或贼光)或者颜色特别鲜艳的,一般都是加有化工颜料和经人为加工的,不可取。
  那么怎样分清泥料和做工的好坏呢?
  壶都是人做的,做一把好壶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举个例子,如果现在有两把壶放在您的面前,一把是一个人花了三五天的功夫做的,另一把只花了个把小时,按每天工作时间八小时计算,后面那把他每天可以做十把,可以想象每天十把的壶一定很粗糙,实际上几十元一把的壶其产量每天可以达到二、三十把,不然制作者就会入不敷出,无法生存。同样为了降低成本,他也不可能采用很好的泥料。泥料品质则是与做工好坏是成等比的,因为泥料其价格相差很大。很难想象一把工艺很差的卖到百元以下的壶能用到五六百元一斤的好泥,而做好壶的人为了达到他的工艺要求和水准也不会去用那种没提炼过的五六十块钱十几斤的泥料。一把壶连最基本的泥料都没有保证谁还会去看它的工?没有必要了。
 
  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就变成很细的泥浆,然后再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等几分钟拿出来,放置晾干,就可以加工成茶壶了。一般来说,手拉胚壶里面有线圈纹,而灌浆壶里面没有纹路,这些都有别与传统镶身桶打泥片纹路和身桶内部的衔接修整纹路。手拉胚壶一个人一天可以拉200-300个;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灌300-500个。手拉胚壶还需加高岭土成型。

2024-06-06 21:10:42 回答

从密度上衡量:紫砂壶密度较大,用手掂量有一种厚重感,越是劣质的壶其密度越小、越轻浮。想要从轻重上判断紫砂壶的优劣,必须经常把玩优质的紫砂壶,掌握其轻重感。
从颜色上鉴别:紫砂壶由于其加工程序和构成成分的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从颜色上选择紫砂壶要慎重,一般好的紫砂壶都是颜色单调而不花哨;颜色沉重而不鲜艳,鲜艳的色调往往是加入了氧化金属,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2024-06-06 21:10:42 回答

你好,提供以下几点方法:
 1、颜色特别鲜亮、鲜艳的壶不看!(基本化料的,自然界色彩斑斓鲜艳的色是警示色)
  2、拿在手里没有分量感的不看!真正紫砂壶体重。  (假料,当然一些薄胎壶比较轻的,但我一般宁愿错杀!主要是觉得薄胎壶使用要非常小心,易碰坏)
  3、绿色的、颜色怪异的壶不看!  (绿色、铜绿、非常红的都是加化工料)
  4、壶表面水色好的要小心!如果是未泡养过的壶,看上去水色就很好的,这种壶尽量不要!
  一种情况是泥细,浆泥。壶表面浆厚,看壶的颗粒都被表面一层浆裹着,或者更本就看不出颗粒,这样的“泥壶”不要,因为透气性大大折扣,失去紫砂的味道了,紫砂壶应注重“砂”感。
  二种情况是泥料里含有化料,炼泥的时候加入了“芒粉”,做成的壶水色好看,壶颜色均匀。
  5、看壶的原矿颗粒要清晰。有些加化料的壶,化料将颗粒包裹着的,颗粒看着不清析(需要用20-30倍放大镜看)。
  6、原矿壶是有杂质的,而且杂质还不少呢,这些杂质不光是铁质。这些杂质通常表现为黑色颗粒,在壶表分布不均匀,所以很多真正原矿壶出窑时是比较难看的,看上去过分干净和均匀的壶需要小心。
  7、紫砂壶就要有颗粒感,原矿壶颗粒是比较清晰、干净的。原矿颗粒看上去分布是不均匀的,比较自然,和调砂不同的。调砂颗粒一般是“浮”在壶表面的,或者这些砂内外渗透,但颗粒特点是分布比较均匀,有人为操纵的感觉。原矿颗粒在泥料里比较“和谐”,调砂颗粒就显得比较“生硬“一些。
  8、敲击壶听声音,紫砂壶的声音应该是比较“闷”的那种陶罐声,如果敲击听到的是“叮叮”的瓷器声,这样的壶不碰。听声是为了辨别一下壶的烧制温度,“叮叮”的声音是壶瓷化的声音,一般是浆壶或者是假壶(化料)。
  9、透气性不能做为检验原矿紫砂壶的充分条件,一些化料壶也是有透气性的。

2024-06-06 21:10:42 回答

你好,首先是看颜色。颜色特别鲜亮、鲜艳的壶不买(基本化料的,自然界色彩斑斓鲜艳的色是警示色);绿色的、兰色的颜色怪异的壶不看!  (绿色、铜绿、非常红的通常都是加过化工料)  第二,看手感。紫砂壶就要有颗粒感,原矿壶颗粒是比较清晰、干净的。原矿颗粒看上去分布是不均匀的,比较自然。另外原矿紫砂壶是有杂质的,而且杂质还不少,这些杂质不光是铁质。这些杂质通常表现为黑色颗粒,在壶表分布不均匀,所以很多真正原矿壶出窑时是比较难看的,看上去过分干净和均匀的壶需要小心。还有一点,紫砂壶的分量感也很重要,拿在手里没有分量感的紫砂壶不看!真正紫砂壶体重(薄胎壶比较轻的除外)。  第三,就是要听。敲击壶听声音,紫砂壶的声音应该是比较“闷”的那种陶罐声,如果敲击听到的是“叮叮”的瓷器声,这样的壶不碰。听声是为了辨别一下壶的烧制温度,“叮叮”的声音是壶瓷化的声音,一般是浆壶或者是假壶(化料)。朱泥壶也有叮叮的声音,壶友要自己判断是否朱泥或加料的朱泥。  最后一点很关键,看壶表面水色。壶表面水色好的要小心,如果是未泡养过的壶,看上去水色就很好的,这种壶尽量不要!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泥细,浆泥。壶表面浆厚,看壶的颗粒都被表面一层浆裹着,或者更本就看不出颗粒,因为透气性大大折扣,失去紫砂的味道了,紫砂壶应注重“砂”感;二是泥料里含有化料,炼泥的时候加入了“芒粉”,做成的壶水色好看,壶颜色均匀。
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4932808876037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