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成都市办公楼抗震等级是多少?



				
				
libby131313
76369 次浏览 2024-05-31 提问
89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2 01:09:57 回答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结构类型、房屋高度、设防烈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
  注:①设防烈度为6度的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本章有关的抗震构造要求;
  ②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抗震等级
  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应按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采用;
  ③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除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外,均可按一般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取用;
  ④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⑤设防烈度为8度的丙类建造且房屋高度不超过12m的规则的一般民用框架结构(体育馆和影剧院除外)和类似的工业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可采用三级;
  ⑥对设防烈度为6度、7度的地区,当采用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时,其房屋高度分别不宜超过120m、100m。
  ⑦本表所列结构,除铰接排架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剪力墙即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现浇剪力墙。
希望可以帮到你。

2024-06-02 01:09:57 回答

1、由于总建筑面积超过8万方,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则抗震烈度按当地烈度提高一度,为八度。  2、楼层有33层,结构全高大概100米,在超高边缘,应该还是A类的。  由建筑抗震烈度和总结构高度以及可能的结构形式。

2024-06-02 01:09:57 回答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95)  1.总  则  
1.0.1  为使建筑的抗震设计有明确的设防等级,以合理使用建设资金,减轻地震灾害,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1.0.3  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和本标准未列的行业的建筑抗震设防等级,由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比照本标准做专门规定。  
1.0.4  各行业、各部门的建筑抗震设防等级的行业标准,应符合本标准对建筑的抗震设防等级标准的原则要求和规定。  2.术  语  
2.0.1  抗震设防等级划分  抗震设计中,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对建筑所作的设防等级分类。  
2.0.2  直接经济损失  建筑及设备、设施本身破坏的损失,以及其停产所受的损失。  
2.0.3  间接经济损失  建筑及设备、设施破坏,导致停产所减少的社会产值,修复所需费用,救灾费用以及保险补偿费用等。  
2.0.4  社会影响  主要指建筑破坏导致人身伤亡和居住条件、福利条件、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造成的损失。  
2.0.5  动力系统建筑  指供电、供热、供水、供气系统的建筑。  3.基本规定  
3.0.1  建筑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应综合考虑下列原则:  3.0.1.1  社会影响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  
3.0.1.2  城市的大小和地位、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0.1.3  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  
3.0.1.4  结构本身的抗震潜力大小、使用功能恢复的难易程度。  
3.0.1.5  建筑各单元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考虑进行局部的等级划分。  3.0.1.6  在不同行业之间的相同建筑,由于所处地位及受地震破坏时产生后果及影响的不同,其抗震设防等级可以不同。  
3.0.2  建筑应按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其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3.0.2.1  甲类建筑,地震破坏后对社会有严重影响,对国民经济有巨大损失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3.0.2.2  乙类建筑,主要指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及地震破坏会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  
3.0.2.3  丙类建筑,地震破坏后有一般影响及其他不属于甲、乙、丁类的建筑;  3.0.2.4  丁类建筑,地震破坏或倒塌不会影响上述各类建筑,且社会影响、经济损失轻微的建筑。一般指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的单层仓库建筑。  3.0.3  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3.0.3.1  甲类抗震建筑,应提高设防烈度一度设计(包括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9988093376159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