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规范?



				
				
达宝利姜广丛
37361 次浏览 2024-06-22 提问
30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4 07:58:12 回答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于2011年8月1日起实施。 
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规定   
A、施工现场有可燃物的一律不得进行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 
B、在裸露的可燃材料上直接进行动火作业时应注意防火安全。 
C、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动火时应有防火防范措施。
D、严禁使用减压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氧气瓶。
E、严禁使用乙炔专用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乙炔瓶。 
2、以下要求消火栓用水量不小于10L/S。   
A、临时用房建筑面积之和大于1000㎡、小于等于5000㎡的室外消防用水量。 
B、在建工程(单位)高度高于24m、低于等于50m的临时室内消防用水量。 
C、在建工程体积大于30000m³、小于等于50000m³的临时室内消防用水量。 
3、既有建筑进行扩建、改建施工时,必须明确划分施工区和非施工区。施工区不得营业、使用和居住;非施工区继续营业、使用和居住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A、非施工区内的消防设施应完好和有效,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并应落实日常值班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B、施工区的消防安全应配有专人值守,发生火情应能立即处置。   
C、施工单位应向居住和使用者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告知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位置及使用方法,同时应组织疏散演练。 
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办公用房、宿舍的防火设计中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可燃材料堆场、可燃材料加工场,可燃材料固定动火作业场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矩不应小于10m。易燃易爆物品库房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矩不应小于15m。其他临时用房、临时设施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隔不应小于6m。 
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可燃材料堆场、可燃材料加工场、可燃材料固定动火作业场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矩不应小于10m。   
6、办公用房、宿舍的防火设计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厨房操作间、锅炉房、可燃材料库房和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的防火设计中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7、既有建筑进行改建、扩建时,必须明确划分施工区和非施工区,施工区不得营业使用和居住;非施工区继续营业、使用和居住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A、施工区和非施工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不燃烧体隔墙进行防火风隔。   
B、外脚手架搭设长度不应超过该建筑物外立面周长的1/2。   
8、在建工程(单位)体积大于30000m³的临时室内消防用水量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小于20L/S。 
9、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炸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

2024-06-24 07:58:12 回答

一、一般行为规范: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不得穿硬底鞋、高跟鞋、拖鞋或赤脚进入施工现场。
2、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梯子必须有防滑措施,对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适宜进行高空作业人员,严禁高空作业。另外,配齐相关安全保护装备,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所有用电装置、机具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并有漏电保护措施。
4、氧气、乙炔气等必须远离火源,并应分开放置。氧气、乙炔气瓶严禁存放在宿舍内。
5、工作行灯电压不超过36V,灯具离地面高度底于2.4米等场所照明电压不大于36V。潮湿及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照明电压不大于24V;
6、严禁酒后或身体不适者进入工地施工。
7、所有施工相关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贯彻安全施工规范措施,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施工规定。
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1、施工前,项目部应对施工人员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措施和人身防护品,未经落实不得施工。
2、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后方能投入使用。
3、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空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4、施工中对高空作业的安全设施:脚手架、操作平台、梯子、安全带、安全网等必须完好,发现有缺陷或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5、施工作业现场所有可能坠落的物件,应一律拆除或加以固定,高空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并不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通道板和登高工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余料及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6、雨天、雪天进行露天高空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防冻措施,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对于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防雷设施,遇有四级以上大风、浓雾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作业。暴风雪及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后,均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及时修理完善。
7、临边作业、洞口是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坠落事故的场合,施工时必须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采取防护措施,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严禁进行施工作业。
8、攀登作业、悬空作业时用具结构上必须牢固可靠,梯子不得缺档并梯脚应有防滑措施、施工架板两头固定、安全带及挂钩完好无破损,不符和要求的严禁使用。
9、攀登作业、悬空作业时应注意所处位置的可靠性,不得在正在安装的管道上行走、站立或停靠。
10、操作平台应具有必要的强度和稳定性,使用过程中不得摇晃。
11、交叉作业中应密切配合,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进行,下层作业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物件之外,不符和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12、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件或处于起重机吊臂回转范围内的通道,必须搭设顶部能防止穿透的双层防护廊。
13、登高焊割作业应根据作业高度及环境条件定出危险区范围,一般在地面周围10米内为危险区,禁止在作业下方及危险区内存放易燃、可燃物品及停留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有转人监护,作业场所必须有消防器材。
14、登高焊割作业人员必须戴好符合规定的安全帽,使用标准的防火安全带,长度不超过2米,安全带上的安全绳的挂钩应牢靠。
15、登高焊割作业人员应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梯子,梯脚需要有防滑措施,与地面夹角应小于60°,上下应放置牢靠,不准两人在同一梯子上作业。
16、登高作业时,禁止把焊接电缆、气体胶管及钢丝绳等混绞在一起、或缠在焊工身上作业。应有专人监护,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17、焊割作业结束后,应整理好工具及物件,防止坠落伤人。此外还必须检查工作地及下方地面是否留有火种,确认无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
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安装、维修、拆除临时用电设施,必须由专业电工完成。
2、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性能。
(2)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备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行。
(3)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4)保护好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5)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方可进行。
3、施工现场专(兼)职安全员每天应对临时用电设施进行检查,对不安全因素,必须即时处理。并应有相应纪录。
4、在建工程与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防护措施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
5、施工现场供配电系统应采用三相五线制,各用电设备的电源线路均应采用架空、埋地或保护管的方式进行敷设。
6、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且应单独敷设,不得他用,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零线相连接。
7、    保护零线的统一标志为黄/绿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使用黄/绿双色线作负荷线使用,保护零线的截面不应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
8、电气设备的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框架、部件、管道、轨道、金属操作台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金属门等均应用保护接零;
9、各种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10、各机械设备均应按相关规范要求做好防雷措施。
11、用电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且导线绝缘良好,无破损
12、。从配电箱到现场机具的线路严禁沿地面明设,并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13、配电箱必须架高使用,安装高度为1.0—1.2米,按三级控制、两级保护设置,即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开关箱距离机具不能超过3米,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
14、配电箱内的电器必须完好,不准使用破损、不合格电器,箱内连接应采用绝缘导线,接头不得松动,不得有外露导电部分。箱体应作好保护接零。
15、施工现场的配电箱,必须防雨、防尘。
16、配电箱中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的选择符合要求,额定漏电动作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17、。所有配电箱均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作出分路标化。
18、所有配电箱应配锁,配电箱应由专人负责。所有配电箱应及时进行检查和维修,检查、维修人员应是专业电工。检查、维修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鞋、手套,必须使用电工绝缘工具。
19、对配电箱进行检查、维修时,必须将其前级相应电源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20、所有配电箱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按照下述操作顺序:
(1)、送电顺序为: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
(2)、停电操作顺序为: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出现电气故障的紧急情况除外)。
21、施工现场所有电器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检查和维修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建立和执行专人专机负责制,并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
(2)施工现场所有电器设备外壳应有可靠保护零线,保护零线的连接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同时按相关要求装设漏电保护器。
(3)电器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的电源线,必须按其负荷选用无接头的多股铜芯橡皮护套电缆,其中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作保护零线或重复接地线。
22、每一台电器设备或手持电动工具的开关箱内,应装设负荷短路,漏电保护装置。焊接机械应放置在防雨和通风良好的地方,焊接现场不准堆方易燃,易爆物品,交流弧焊机应设空载自动断电保护器,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应大于5m,进线处必须设置防护罩。
23、使用焊机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并应经常检查和维护。严禁露天冒雨从事电焊作业。
24、电焊机的二次线宜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多股软电缆电缆,长度不大于30m。其护套不得破裂,接头必须绝缘、防水防护好,不应有裸露带电部分。电焊机的二次地线不得用金属构件或结构钢筋代替。
25、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必须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
2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负荷线、插头、开关等必须完好无损,使用前必须做好空载检查,运转正常方使用。
27、手持式电动工具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并经常检查其灵敏度。距控制箱距离不得超过3米。
28、。电器、灯具的相线必须经开关控制,不得将相线直接引入电器、灯具。
29、宿舍内照明线路的敷设应规范符合要求,过墙板处应有保护管。
30、宿舍内严禁使用电褥子、电炉子、碘钨灯。床上方禁止使用小吊扇。
四、施工中机具的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1、各种机具上的传动部分必须有防护罩,作业时不能随意拆卸。
2、套丝机、切割机要安放在固定基础或稳定的基架上。
3、使用前应空载运转,进行检查、调整,确认运转正常后,方可作业。
4、切割机启动前应检查电动机,电器应正常,锯片符合要求,安装正确,经检查后方可作业。
5、切割机、磨光机的使用均应按照相关使用规范、规程进行检查、使用

2024-06-24 07:58:12 回答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参加施工的工人(包括学徒工、实习生、代培人员和民工),要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操
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严禁酒后操作。  
2、电工、焊工、司炉工、爆破工、起重机司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必须经过专门训练,考试合格发给操
作证,方准独立操作。  
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进人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脚。在没有防
护设施的高空、悬崖和陡坡施工,必须系安全带。上下交叉作业有危险的出入口要有防护棚或其他隔离设施。
距地面3米以上作业要有防护栏杆、挡板或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要定期检查,不符合要求的,
严禁使用。  
4、施工现场的脚手架、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不得擅自拆动。需要拆动的,要经工地施工负责人
同意。  
5、施工现场的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危险处,应有防护设施或明显标志。  
6、施工现场要有交通指示标志。交通频繁的交叉路口,应设指挥;火车道口两侧,应设落杆;危险地区,
要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牌。夜间设红灯示警。  
7、工地行驶斗车、小平车的轨道坡度不得大于3%。铁轨终点应有车档,车辆的制动闸和挂钩要完好可靠。  
8、坑槽施工,应经常检查边壁土质稳固情况,发现有裂缝、疏松或支撑走动,要随时采取加固措施。根据
土质、沟深、水位、机械设备重量等情况,确定堆放材料和施工机械距坑边距离。往坑槽运材料,应用信号
联系。  
9、调配酸溶液,应先将酸缓慢的注人水中,搅拌均匀,严禁将水倒人酸中。贮存酸液的容器应加盖和设有
标志。  
10、做好女工在月经、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的保护工作。女工在怀孕期间对原工作不能胜任时,根据医生
的证明,应调换轻便工作。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404303550720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