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维护方法谁能介绍下?



				
				
茜茜Julie
31975 次浏览 2024-06-12 提问
102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14 20:30:42 回答

1、警惕谐波
  有时候数据中心机房在网络运行高峰期会出现网络运行不稳定的现象,表现为服务器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频频错误,数据更新速度偶尔变慢,有时出现断续。于此类似,路由交换设备有时也会突发性地“震荡”,数据传输暂时的空白,似乎网络已经中断。经过排查,幕后的真凶就是谐波,就其根源是该企业机房的供电系统布局不够合理所致。
  首先要对电源谐波功率含量和网络错误率要定期测试,当发现错误帧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另外,一路电源能带动的工作站建议不要超过30台,否则应象划分网段那样重新划定供电区域。以免内谐波功率累积过大,超过设备的容许范围。如果网络可靠性要求很高,或者对某些非常关键的网络,那么建议你将主要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等,在网络规划设计时就选择由单独的UPS供电,以消除其它电源的谐波对其带来的影响。
  2、空气对链路的浸蚀
  网络链路暴漏在空气中,如果机房的温度、湿度、风速等不符合要求会对链路造成浸蚀。比如光纤链路就经常被大家所忽视,由于长时间暴漏在空气中,非常受到空气中的水蒸气、灰尘等浸蚀和污染。通常情况下,这类网络故障比较难以判断和定位,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要预防此类故障的发生,首先要改善机房的布线,做好链路与空气的隔绝,特别要注意链路的接头处,这是最容易造成浸蚀的地方。其次要改善机房环境,其实网络设备对环境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条件允许的话,对机房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进行监控,然后根据情况进行调节。最后定期的检修也必不可少,至少一年要进行两次这样的检测,更换被浸蚀损坏的链路。
  3、记录不可少
  某些机房管理人员技术非常不错但缺乏良好的习惯,在机房管理、维护过程中随意性太大。不仅对于机房中设备的数量、运行情况、网络布局等不够了解,而且在进行网络配置后没有做记录的习惯。这些管理过程中的空白,在一旦发生网络故障进行排错过程中其弊端暴露无遗。通常的情况是,管理员心急火燎但就是不能定位故障,工作效率非常低下。
  机房的管理者,首先是设备记录,对机房中的设备进行分类记录,这些记录应该力求详尽。最好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类归档记录,可以包括如下内容:安装时间、维修记录、运行状态、保质期等。其次是配置记录,将设备的相应配置信息记录在案。比如连接端口、帐户、密码等。最好将整个机房的网络拓扑图画出来,然后根据布局的调整进行变动。还有一些记录也很必要,就是机房网络故障的维修记录。这些记录应该做到详尽,包括故障时间、症状、排除方法和错误原因等。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记录往往被某些管理人员所忽略,其实这些记录在案的非常有助于此后的网络排错。
  4、照明系统不可忽视
  照明系统是计算机机房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计算机机房的照明系统既不同于一般工厂的照明,也不同于一般办公室、会议室和家庭的照明。计算机机房的照明,除一般照明应具有的性能外,还有自己特殊的要求。特别是有些计算机机房采用全封闭式结构,机房内只能采用人工光源而无自然光源。在这种情况下,机房照明系统的好环,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机房照明质量好环,不仅影响计算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计算机的可靠运转。
  一个标准的机房至少应该配备两套照明系统。首先是一般照明,来源于外界天体的自然光源和一种是人工照明即各种照明设备。对于一般照明应该达到的要求是:光线柔和,适合人体的生理需要,不能因光源产生干扰而影响计算机的干扰。另外,一定要预备事故照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当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事故照明能够为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故障、设备转移提供了便利。
  5、布线有序美观
  很多机房的布线杂乱无章。通常情况下,机房的管理者图方便或者没有认识到布线的重要性,因此大多数不会花很多的精力在这上面。通常的状况是,几十根线纠缠在一起似一团乱麻,这样的布线,不仅不美观而且其弊端显而易见。网络维护不变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线之间的电磁干扰造成网络设备性能的下降和稳定性的降低,特别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2024-06-14 20:30:42 回答

以机房为准,由上到下做一个垂直干线子系统(用光纤连接),每个楼层用一台带光纤连接的交换机,由于点位较少,另一个可以选择16孔等不带光纤连接的(用网线直接串),信息面板,配线架同上(不用,要是想做给领导看单说)方案三:每个房间放一直两条线(另一条备用),到各个房间后用4、6、8孔小型交换机连接(超级便宜),这样即使每个房间放两条线的话才22个信息点,这样用一台24口的普通交换机就够了。网速要是要求百兆以内,超五类线缆足够。
希望能帮到你

2024-06-14 20:30:42 回答

1、  日常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的日常管理是指对综合布线跳线的位置调整和标签变更,这部分的工作简单,几乎没有技术含量,可以说是一看就懂,一做就乱:绝大多数的跳线混乱源自于此,导致日后无法维护的根源往往也在于此。
一个严格的信息机房对所有的变更在实施前应填写变更单(可以采用电子版),经相关主管批准(签字、传真、邮件等无法更改的记录)后方能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先拔下需要更换的跳线,换上去的跳线应重新选用适当的长度,并粘贴两端标签后沿着跳线管理器敷设好,再将跳线两端插入对应的信息插座内,以免跳线散乱在机柜内。变更结束后应在变更单上填写变更后的状态(正常、失败等),并将变更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人工记录在变更单上。变更完成后,应将电子版的变更单及变更批复应集中管理,纸质变更单则应按期装订成册。
2、  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是指综合布线系统在正常运行期间,定期进行保养和检查。一般每隔数月就应该进行一次,而不是等到出现问题在进行维护。
日常维护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其中包括:
(1)清除机柜内外综合布线系统上的灰尘。
(2)检查综合布线桥架的平整度,如果发生变形、支架螺丝脱落等与安装图纸不相符合的情况应立即修复。以免桥架断裂或脱落致使信息业务突然中断。
(3)检查机房内双绞线上、面板上、配线架、跳线上的标签,将脱落的标签补全,将粘连不牢的标签固定好,更换有损伤的标签。
(4)使用性能测试仪对铜缆信道和未使用的光纤信道(由于光纤信道比较娇嫩,容易受磨损和灰尘的影响。所以对于正在使用的光纤信道,不建议进行抽检,以免因测试而损坏光纤信道或网络设备的光纤模块)进行抽检,测试方法为永久链路测试和所用跳线的性能测试,并与原始记录进行核对。
(5)电子配线架系统同样应进行抽样检查,检查可人为设置故障,检查实时报警的响应时间和报警音响;同理,综合布线管理软件(含电子配线架中的软件)应对电子记录进行人工检查,检查范围包含施工记录和上次维护至今的日常记录。施工记录应检查其完整性,不应发生遗失或损坏。
日常维护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始终处于经久耐用的水平上。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4775500297546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