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熔白刚玉生产工艺是什么?



				
				
笨笨的2003
53548 次浏览 2024-06-19 提问
74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1 14:52:20 回答

电熔白刚玉是一种中高档耐火原材料,色泽洁白,晶莹夺目,具有体积密度大、气孔率低等优点,能有效提高材料的体积稳定性和抗热震性能。电熔白刚玉是生产中高档不定性和定形耐火材料的主要原料,用于大型钢包浇注料、中高档铁沟浇注料、喷补料、预制件等不定形耐火材料和刚玉砖、刚玉质及莫来石刚玉质匣体、精炼用刚玉多孔塞砖、整体喷枪和复合水口、高温工业窑炉衬材等各种刚玉的制品。

2024-06-21 14:52:20 回答

您好: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白刚玉冶炼工艺过程:    1)开炉阶段:开炉前首先要做好开炉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即连接电极、调节电极长度。开炉时要摆放好起弧物,白刚玉起弧还有“纸筒法”、“碳棒法”、“木炭法”三种,然后送电起弧。当电极起弧后待电流升到负荷的20%---50%时,就可在弧光区加少量料压住弧光,待电流升到80%,就可以加料进入熔炼阶段。2)冶炼阶段:熔炼分为焖炉法(厚料层)和敞炉法(薄料层)。焖炉法特点是料层厚,在冶炼大部分时间内弧光完全被料层所覆盖。电炉容量大小不同,料层厚度有差异,变压器容量为1800—2500KVA的电炉,冶炼初期料层厚度一般在600—1000mm左右,中间一般采用间歇式加料,即哪里下沉就加到哪里,定期焖炉。后期料层逐渐减薄。敞炉法的特点是料层薄,弧光暴露在外的时间较长。熔炼期采取分批定期投料,料层厚度一般在300mm左右。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敞炉法的刚玉质量较均匀,但耗电量较高,生产效率较低。熔炼阶段约占全部冶炼时间的80%以上,这个阶段使炉料熔化成液态,杂质进行还原,生成低熔点物质并和刚玉熔液分离。白刚玉冶炼采用薄料层时,经常跑弧光为主,料层厚度一般在150—200mm。它的优点是产品色泽较白,杂质β-Al2O3偏析较好。但热损失大,熔炼时间较长。厚料层熔炼中弧光被料层覆盖时间较长,只间断性跑弧光。这种工艺适用于大功率电炉,尤其是无炉衬电炉,其优点是热利用率高,熔炼时间短,便于机械加料。不足之处是产品色泽差,β-Al2O3偏析稍差。在熔炼中,应注意防止和消除各种反常现象,如串炉、放炮、抠炉衬等,促使铝氧粉较好、较快地熔化。熔炼期采用工作电压和额定功率输入,按正常速度投料,电炉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最好有恒定功率的自动控制装置和定量给料设备。未熔化好的炉料可以做冶炼的回收料,但必须经过严格的磁选,因为白刚玉严禁含铁物质渗入炉料内。回收料的块度不宜过大,以10mm左右较好。回收料最好在熔炼中期加入。此时炉缸热量较大,回收料容易钝化。因为电弧受电磁力的作用,常常漂移在电极外侧,所以可将回收料加载电极外围。熔炼期的操作主要是观察料层的厚度和熔化面积。料层厚度和熔化面积可以用细铁棍插入探测。如果投料速度符合计算值,料层厚薄符合工艺规定,熔化面积扩大到炉壁,液面平稳,电流摆动幅度不大,标志熔炼操作正常。熔炼期需多长时间,决定于输入功率及炉缸大小。它有一条原则,即按工艺要求投完料为止,以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停止加料就是熔炼期结束。3)控制阶段:控制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基本上停止加料,使熔化面积向外扩大。熔炼期如果炉况控制的好,熔液就缓慢上升,整个料面就均匀下降,料下得多,熔化就快,即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此期间使用较低电压、最大功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液面温度,使液面形成“红盖”,此时可以结束控制。4)精炼阶段:精炼是最后一个阶段,目的是最后完成质量要求。尤其对刚玉色泽和β-Al2O3结晶偏析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有充分的冶炼时间,使剩余的炉料尽量熔化和使其中的碳素挥发。原则上电炉表面全面红盖后,再熔炼20到30分钟为宜。    除了有足够的时间外,还要是熔液有足够高的温度保持液面平稳而缓慢的冷却,以便于杂质偏析,应采用逐渐减小电流,缓慢停炉的方法。3、负荷控制:白刚玉冶炼的电流波动幅度不大的原因,一是原料较纯,粘度较小;二是无还原反应。要使熔液的电阻稳定,电流摆动不大,只要结合炉况按负荷曲线保证额定功率的输入即可,如出现反常现象可根据情况采取停电或其它应变措施如下:1)二次电压:白刚玉采用146伏,3000—4800A电流,这样可以提高熔化速度,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2)采用优质和直径较小的电极:一般用φ200~250mm。3)电极与炉壁的距离较大:如1250KVA白刚玉炉边距为660mm左右。4)熔块炉炉缸较深,倾倒炉炉缸较浅5)注意炉底和炉衬材料:修砌白刚玉熔块炉炉底、炉圈和炉衬应采用石墨制品或经过烧成的优质碳素材料制品,否则容易引起严重的增碳。4、电熔白刚玉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1)串炉:特征:熔液在固体粉状料内来回急速流动,搅起大量铝氧粉,有时造成断弧,一般发生在开炉后10h内。  造成原因:边部料层较厚,炉底熔化面小,加料不匀,导致受热不均,某一部位熔液和炉壁接触或炉内气压大时,熔液喷出而大量冷料流入。  解决措施:前几小时采用较低电压,扩大熔化面,增加液量;严重时将硬块打碎,平整炉料,彻底处理。2)放炮  特征:炉内突然轰响,喷出大量热气,火团,无炉衬时,放炮处炉壳发红,严重时造成漏炉。  造成原因:炉底,炉衬潮湿,原料潮湿,外界水浸入,料层过厚,操作不当,造成炉内气压过大。  解决措施:防止炉底潮湿;控制原料水分;加强操作,保证料层均匀;无衬炉加大冷却水量;及时处理,打碎凝结块,平整炉料;  3)断弧  特征:无电流显示,炉内无响声,电极间无闪光。  造成原因:起弧棒固定不好,位移取棒太早,熔液少;加料太快,铝氧浸入遮断电流通路,串炉反应形成硬块,电极下落受阻。  解决措施:做好起弧前检查;炉况较稳定后再捞碳棒;注意加料速度;串炉时勤活动电极;重新起弧。  4)“抠炉衬”  特征:熔液和炉衬反应,熔液翻腾跃过料层,严重时,加料难以压住,甚至出现漏炉事故。  造成原因:操作不当,加料不均或不适,电极外侧料层过薄,电极距炉壁太近,电压过低等。  解决措施:在电极外侧加入白刚玉乏料,粒度20—40mm;调整电压或电极距离;减小电流,降低输入功率,加大冷却水量;必要时停炉处理。5、白刚玉的碎选:白刚玉浇水冷却的水要清洁,否则会影响刚玉的质量和色泽。白刚玉熔块上部一般为疏松多孔结构,杂质含量较高;中心和下部为致密的大块和颗

2024-06-21 14:52:20 回答

1)开炉前准备:①  连接电极:吹静接触面,拧紧螺纹。②调整电极长度:电极正好接触起弧焦,不影响炉体出入或倾倒。③测量电极距及电极与炉壁之距离。④测量二次导电系统绝缘:绝缘部位电阻值>0.5MΩ。⑤检查炉体传动、电极升降、加料等系统设备及水、气管、阀门等。          
2)开炉:①摆放起弧焦:起弧焦粒度30~50  mm。摆放方法有三种:实心三角形:起弧焦用量大,不易断弧,中间用。  空心三角形:起弧焦用量小,易断弧,不常用。晶形:起弧焦用量小,起弧快,易断弧,开炉用。  ②送电:③起弧:采用较高电压,电流上升至20~30%时,加大块矾土压弧光,电流负荷上升至80%时,可加料进入熔炼。        
3)熔炼:主要分焖炉法和敞炉法两种工艺(详见第3点棕刚玉冶炼工艺方法及特点)作好“控制”操作和炉况分析。        
4)控制:一般停止加料,控制电极上升,小反应不处理。产生的反应块或“嗤块”后期处理。以防出现悬浮现象。        
5)精炼:①转入精炼前,调整配料比,适当增加炭量。②停止加料,薄料层,低电压,高电流操作。        6)倒(出)炉:①先起电极,待电流不小于5000A时再停电起电极。②倾倒炉提前0.5h准备接包,关闭冷却水。③倾倒时本着先慢后快,最后稍慢的原则。④留少许熔液便于下次起弧。⑤注意倾倒角度,防止炉咀碰压接包。⑥倒完复位后,电极离熔液200~500mm时,开始送电。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837199211120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