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离心泵工作原理是什么?



				
				
小东菇1
80769 次浏览 2024-06-24 提问
115

最新回答 (5条回答)

2024-06-26 05:59:28 回答

工作原理是,叶轮转动,吸入进水管中的空气与由回水阀体处吸入的水在叶轮内混合,气水混合物经泵体压水室、扩散管和回水窗排入气水分离室。混合物中的空气较轻,从水中逸出,并从排气杯排到大气中。分离了空气的水又经回水阀体、喷嘴喷向叶轮,再次与吸入的空气混合。这样反复循环,逐渐将进水管中的空气排尽,最后正常扬水。这时,回水阀体进、出口压差急增,球阀在这一压差作用下上升,将回水阀体入口关闭,回流即被截断,泵即进入一般离心泵工况下运行。当停机后,回水阀体两端压差迅速消失,球阀由于自重而返回到原位置。

2024-06-26 05:59:28 回答

自吸离心泵所以能把水送出去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泵在工作前,泵体和进水管必须灌满水形成真空状态,当叶轮快速转动时,叶片促使水很快旋转,旋转着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飞去,泵内的水被抛出后,叶轮的中心部分形成真空区域。水原的水在大气压力(或水压)的作用下通过管网压到了进水管内。这样循环不已,就可以实现连续抽水。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自吸离心泵启动前一定要向泵壳内充满水以后,方可启动,否则将造成泵体发热,震动,出水量减少,对水泵造成损坏(简称“气蚀”)造成设备事故!

2024-06-26 05:59:28 回答

自吸式离心泵工作原理:自吸离心泵均采用轴向回液的泵体结构。泵体由吸入室、储液室、涡卷室、回液孔、气液分离室等组成,泵正常启动后,叶轮将吸入室所存的液体及吸入管内中的空气一起吸入,并在叶轮内得以完全混合,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夹带这气体向涡卷室外缘流动,在叶轮的外缘上形成一定厚度的白色泡沫带及高速旋转液环。气液混合体通过扩散管进入气体分离室。此时,由于流速突然降低,较轻的气体从混合液体中被分离出来,气体通过泵体吐出口继续上升排出。脱气后的液体回到储液室,并由回流孔再次进入叶轮,与叶轮内部从吸入管道中吸入的气体再次混合,在高速旋转的叶轮作用下,又流向叶轮外缘。随着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吸入管道中的空气不断减少,直到吸尽空气,完成自吸过程,泵便投入正常作业。因为该泵具有这种独特的排气能力,所以次泵能输送含有气体的液体,无需安装底阀,使用在游轮上时具有良好的扫舱功能。

2024-06-26 05:59:28 回答

离心泵一般由电动机带动,在启动泵前,泵体及吸入管路内充满液体。当叶轮高速旋转时,叶轮带动叶片间的液体一道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体从叶轮中心被甩向叶轮外缘(流速可增大至15~25m/s),动能也随之增加。当液体进入泵壳后,由于蜗壳形泵壳中的流道逐渐扩大,液体流速逐渐降低,一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于是液体以较高的压强沿排出口流出。与此同时,叶轮中心处由于液体被甩出而形成一定的真空,而液面处的压强Pa比叶轮中心处要高,因此,吸入管路的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泵内。叶轮不停旋转,液体也连续不断的被吸入和压出。由于离心泵之所以能够输送液体,主要靠离心力的作用,故称为离心泵。

2024-06-26 05:59:28 回答

自吸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自吸离心泵所以能把水送出去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泵在工作前,泵体和进水管必须灌满水形成真空状态,当叶轮快速转动时,叶片促使水很快旋转,旋转着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飞去,泵内的水被抛出后,叶轮的中心部分形成真空区域。水原的水在大气压力(或水压)的作用下通过管网压到了进水管内。这样循环不已,就可以实现连续抽水。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自吸离心泵启动前一定要向泵壳内充满水以后,方可启动,否则将造成泵体发热,震动,出水量减少,对水泵造成损坏(简称“气蚀”)造成设备事故!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6907010078430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