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烧制陶器的方法哪位了解?



				
				
tuzhiluobo
69859 次浏览 2024-06-01 提问
124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3 19:12:36 回答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陶瓷烧制法指的是陶瓷的烧制方法,共有三类。
中文名陶瓷烧制法
主    体陶瓷烧制
类    型制作方法
制坯方法三类
目录
1陶瓷制作文化
2制坯方法
3施釉方法
1陶瓷制作文化
编辑
陶瓷器的制作,以其原料论应属于硅酸盐工业的一环。陶瓷器分成胚与釉二部分,中央如骨与肉的部分为坯,外表如皮肤的部分为釉。黏土是作成坯体最主要的原料,亦即是利用黏土所其有的可塑性,始可塑制成各种形状的坯体。所以陶瓷器是先成形而后烧成,而玻璃器则走先熔成玻璃浆,在冷凝时固定成形的。坯体中所加入的其他原料都是用以调整黏土以达所需要的性能。粗陶器常仅采用一、二种黏土混合制坯,不需特别调配。而精制陶瓷器,就非慎选原料不可,
如采高岭土为坯体的主体及另一种强可塑性的黏土,增强可塑性以利制坯,石英以增坯体的透明性及减少可塑性。长石以降低烧成温度等,并视制品精细程度而决定选择原料的纯度,土石原料中常含有氧化铁,而铁质常使陶瓷器带有土黄、褐或青灰色,所以也常是取决的条件。
2制坯方法
编辑
一、坯土含水约在百分之八至十八之间因含水太少,可塑性弱,多呈松散潮湿粉粒状或潮湿硬土块状,必须使用强大机械压力,用钢模压制成形。其优点为:机械自动操作生产快速,钢模成形整齐画一,坯料含水少故干燥收缩小,变形机会也少。其缺点为:仅能制造形状简单坯体,最适合制作各种面砖。
二、胚土含水约在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五之间:是胚土表现可塑性最好的含水量,所以各种利用可塑性成形的方法均属之。如:
(一)捏塑制坯法:古老制坯法,仅用徒手及简单工具,现代陶艺作品多有采用者,
(二)土条制坯法:古老的制胚法之一。大形器物如水缸等采用此法制成。现代陶艺作品多有采用者。
(三)辘轳拉坯法:辘轳又称「陶车」,古称「均」,为一可旋转的圆盘,取坯土置圆盘中央,双手很技巧的内外推挤,即能作出圆形器物,如碗盘、瓶罐等。为我国古代陶瓷器之主要制作方法。现今机械进步,已配合石膏模作成半自动及全自动碗车,节省人力且制品标准,为制作圆形餐具之主要方法。
(四)模型托坯法:我国古代使用黏土素烧制成模型,将坯土先作成土片,分别压入模内稍待即可取出,黏接各部并修整即可,如唐三彩俑人、陶马等均为此法作成。
三、坯土含水约在百分之四十至五十五之间:坯土含水过多已呈糊状,必须加入适量电解质以为稀释,始能得流动性好,且不易沈淀,像稀糖蜜状的泥浆。石膏模铸浆法:石膏模型精密且吸水性良好。将泥浆灌入石膏模内,石膏模吸入水分,泥浆内悬浮的坯土小颗粒即渐次平均堆积在石膏模内壁,俟坯土堆积得已够厚时,即将中央部位仍有流动性的泥浆倾倒出去,在石膏模内壁即可得一坯体。玩偶等多用此法制成。
坯体制成后均需经修整及干燥过程,黏土经干燥后均有收缩现象产生,与烧成时亦会产生的收缩现象,均为陶瓷器变形及破裂的主要原因。
3施釉方法
编辑
釉为陶瓷器的外表,常掌握此陶瓷器的成败。釉必须与坯体相适当配合,如坯釉膨胀系数、烧成温度等。釉以其内容物分类,有铅釉、硼釉、长石釉、石灰釉、灰祐、食盐釉等。
殷商首先制成灰釉。汉,唐三彩为低温铅釉,釉色多变化、华丽。宋多用长石釉,釉面温润,使人有莫测高深之感。清代更作成石灰釉,清澈玲珑。使釉下青花更明晰。
施釉方法计有多种:浸釉、淋釉、喷釉、涂釉、挥发等烧成为陶瓷器决定性的处理。一般粗陶常在摄氏九百至一千度之间烧成。精致陶器及?器常需摄氏一千二百至一千二百八十度之间烧成。一般瓷器约需摄氏一千三百二十至一千三百五十度烧成。精致瓷器及化学用瓷皿常在摄氏一千四百度以上烧成。陶器及?器的烧成温度是决定在釉药已完全熔融,而坯体已有一相当坚硬程度,或已达不吸水程度;而瓷器坯体必定已达半熔融而仍能支持原形未熔到变形程度,亦即瓷器化。故瓷器坯体呈半透明状,而陶器及?器不能。烧成燃料可采用木柴、煤炭、燃油、瓦斯、电力等。近代以少量试验多采用电力,工业生产大多使用瓦斯及燃油。
我国约在彩陶时已筑有窑炉,专为烧制陶器之用,其后逐渐改进,北方以馒头形窑为主,南方则以龙窑及登窑为主,其后景德镇又形成其独特形式的窑。现今大量生产多采用连续烧成的隧道式窑,而小型工厂则采用抽屉式台车窑为主。
陶瓷器的装饰方法非常多,但仍以彩绘为主。彩绘可分为釉下彩绘(高温彩绘)及釉上彩绘(低温彩绘)。彩绘色料所需呈色剂均为重金属氧化物,但大多不能耐高温。所以釉下彩绘色料颜色种类较少,可直接施绘在坯体表面,再拖釉,因在釉层下所以称为釉下彩绘,必须以高温釉烧后,釉层已透明始能看出釉下彩绘的色彩,如青花。而釉上彩绘就必须先烧成白瓷后,在光清瓷釉表面施绘釉上色料,再以约摄氏八百度上下的低温度烧制彩绘,色料熔融附着于瓷釉表面即不会脱落,所以要比釉下彩绘多一次彩绘烧制。如五彩、粉彩、珐琅彩等均属之。古代均以手工描绘,而现今多用印刷技术制成印花纸,以节省人工制作一般日用陶瓷器。除非艺术品已不用人工彩绘了。[1]

2024-06-03 19:12:36 回答

陶瓷工艺流程
一、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六、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九、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  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  
十、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自己做的话,可能选泥画坯上釉等步骤就可以省了  
没有火窖的话,可以给你推荐两种方法:
1、找一家陶吧或者陶瓷俱乐部,一般他们提供代烧服务
2、如果没有找到陶吧,可以参考购买低温陶瓷,一般烧结温度在900度以下,一般的煤球炉就可以了。

2024-06-03 19:12:36 回答

配泥
  配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清除杂质,另一方面是把产地来源不同,成型和煅烧性能不同的土搭配成符合制作者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烧成温度范围的、能和釉及煅烧温度相呼应的熟土。有时为了加强泥质在高温煅烧情况下的支承力,使坯体不致下塌而适当渗些砂子。有时为了追求陶土烧成后的色泽而加入一些着色原料成为"色胎"。  陶土和瓷土的化学成分基本是相同的,由于风化和再风化的原因,改变了它们的物理性能,使之出现了陶土具有较大的粘性和可塑性,瓷土具有脆性及高温状态下玻化程度较大的区别。
  成型
  拉坯的准备工作是揉泥:
  就是把泥团放在车面的圆心部位,辘轳转动后,用手腕和手指的相反作用力把泥团把握在圆心之中,然后双手把泥团反复几次上下托拉,使其进一步排除里面的气泡,使泥更"熟"。
  施釉
  施釉方法:浸釉、涂釉和喷釉。
  浸釉是把整件坯体浸于稀稠合适的釉药之中,让其自然吸附至一定的厚度。
  涂釉是用毛笔蘸了釉药后涂于坯体上,用笔的侧锋涂擦也会出现特殊的效果。
  喷釉是用喷雾器把釉药喷于坯体。
  煅烧
  煅烧则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87939929962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