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自控系统ddc该如何设计?



				
				
Q471468543
52380 次浏览 2024-05-30 提问
45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1 02:15:19 回答

楼宇自控系统ddc该如何设计:
 DDC  控制器箱体安装→金属管敷设(指定终端设备位置)  →楼宇控制前端设备安装→线缆敷设→校接线→终端机房设备安装接线→前端设备调试→DDC  单体调试→系统联调。
 (1)控制器构成符合以下要求:
A)  以32位或16位微处理器的可编程DDC
B)  具有可脱离中央控制主机独立运行或联网运行能力  
C)  具有电源模块  
D)  具有通信模块  
E)  DDC  有在模板LED显示每个数字输入,输出点的实时变化状态。当外电断电时,DDC的后备电池可保证RAM中数据在60天不掉失。  
F)  当外电重新供应时,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DDC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  
G)  当DDC存储的数据非正常丢失时,用户可通过现场标准串行数据接口和通过网络操作将数据重新写入DDC控制器。  
H)  DDC的操作程序与应用程序皆采用PPCL高级语言编写。  
I)  DDC程序的编写,修改既可在中央站上进行,也可通过便携机进行。
J)  DDC在外电断时,同时后备电池丢失时,能存储其应有程序。
K)  DDC的采集精度与传感器的精度相匹配。
L)  工作环境:温度0度到50度,相对湿度0-90%
M)  电源:AC220V,  ±10%,50HZ。  
2)DDC具备以下功能:  
定时启停自适应启/停  
自动幅度控制需求量预测控制
事件自动控制扫描程序控制与警报处理  
趋势记录全面通信能力

2024-06-01 02:15:19 回答

1、下位机系统程序
 下位机系统程序包括引导程序、主程序、中断程序、I/O处理程序、通信程序、功能模块控制程序、特殊寄存器和线圈、配置表格、高速部件故障处理等功能模块程序。
2  系统工作原理
 该设计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每一个程序CPU都从第一条指令开始执行,按照指令步序号做周期性循环扫描,如没有跳转指令,则从第一条指令开始一条一条执行,直到结束后,再进入下一个扫描周期,如此循环往复。每一个循环称为一个扫描周期,而扫描周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1)CPU的主频;(2)程序中指令的多少;(3)指令周期这3个因素。
   每个扫描周期有如下三个主要阶段:
 (1)在输入刷新阶段,首先CPU扫描全部输入端口,读取各个端口的状态信息,并根据工作要求写入状态寄存器。完成刷新阶段的工作后,即转入程序的执行阶段,在程序执行期间,即使输入状态在不断的变化,输入寄存器的内容也不会随着发生变化,直到下一个周期的输入刷新阶段才可改变。
 (2)程序执行阶段
 根据用户输入的梯形图程序,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逐步执行,并将相应的逻辑运算结果存入对应的内部辅助寄存器和输出状态寄存器中,当最后一条控制程序执行完成后,转入输出刷新阶段。
 (3)输出刷新阶段
 当所有指令执行完毕后,将状态寄存器的内容依次送到I/O对应的输出寄存器中,并通过一定的转换方式,驱动执行部件工作。
 由此可见,输入刷新、程序执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构成一个工作周期,并且循环往复,称为循环扫描工作方式。由于输入刷新阶段是紧接输出刷新阶段后马上进行的,所以将这两个阶段称为IO映射表刷新。当然还有自诊断功能和通信功能。
扫描周期的长度主要取决于程序的长度,扫描周期越长,相应速度越慢,由于每个周期只进行一次I/O刷新,所以系统存在输入输出滞后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响应速度,但由于其对I/O映射表的变化,每个周期限只输出更新一次,DDC在一个工作周期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外部扩展模块隔离的,有利于避免工业现场脉冲的瞬时干扰,使误动作大大减少,但在快速响应的系统中就会造成滞后现象。
   该设计是以网络可编程控制器DDC为核心,利用现场总线CAN、工业以太网、GPRS等相关的通信媒介,将传感器、执行电机和计算机进行远程或无线链接的硬件系统,通过对上位机进行编程,从而实现了对下位机的控制,实现了楼宇系统的控制。其特点为:
 (1)  操作简单、方便并具备很强的故障诊断能力;
 (2)由于采用中心控制室对不同位置的建筑进行统一管理,大大节省了能源和人力成本;
 (3)  控制的精确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舒适度;
 (4)  由于传统的DDC系统校准后会降低精度,而该系统则无需校准,减小了误差。
 总之,通过该设计系统对楼宇进行控制,提高了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

2024-06-01 02:15:19 回答

它对建筑物内部的能源使用、环境及安全设施进行监控,它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既安全可靠、节约能源、又舒适的工作或居住环境,同时大大的提高大厦管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为集散控制系统,它是将计算机网络及接口技术应用于楼宇自控系统。它通过系统的中央监控管理中心的集中管理和各现场控制器的分散控制实现对建筑物内水、暖、电、消防、保安等各类设备综合监控与管理。管理者可以通过中央监控管理中心上的可视化的图形界面对所有设备进行操作、管理、警报等,同时通过网络实时地获取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的报告和运行参数,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接口技术将分散在各个子系统中不同楼层的直接数字控制器连接起来,通过联网实现各个子系统与中央监控管理级计算机之间及子系统相互之间的信息通信,达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功能模式,即集散控制系统。  而建筑设备主要是指为建筑服务的、那些提供人们基本生存环境(风、水、电)所需的大量机电设备,如暖通空调设备、照明设备、变配电设备以及给排水设备等,通过实现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以达到合理利用设备,节省能源、节省人力,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之目的。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楼宇自控也找到了其应用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在楼宇自控的设计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  对受控对象的工艺要求的了解不准确。目前,电气工程师(或自控工程师)对其他专业受控对象的工艺要求理  解上的肤浅,甚至存在认识上的错误,而导致bas运行效果欠佳的事例屡屡发生,其中暖通空调系统占较大  比重  2  、控制原理描述不全面,受控对象控制种类统计不具体。设计图中见到的控制原理往往是千篇一律,不能根据具体实际工程做到有的放矢。受控对象的种类往往不能简单的局限于ai、ao、di、do四种状态,尤其是施工图应反映每种状态中不同信号特点的电特性,以便控制模块的选配。  3、  1BMS和BAS以及集成概念模糊。ibms和BAS应是两个层次的概念,BAS体现在控制子系统间的网络通讯的互连;IBMS则体现在网络信息系统的整合,也就是说IBMS体现集成的概念比较准确。一般在设计中比较注重控制子系统间控制功能联动的描述,这往往被理解称集成设计,从信息系统集成来讲,设计应以用户需求为基础,做运行维护管理业务模型的规划设计,IBMS与BAS共用管理工作站。  4、  各系统设计界面不够周到、清晰。楼宇自控系统作为大楼内的一个重要组成系统,其实现自身的功能设计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但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经常由于系统界面的问题而导致系统的最终功能不够完善,丢项、甩项等事情经常发生。  5、  缺乏合理的网络架构规划设计。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6577897071838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