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委员会主体资格是什么?



				
				
不合理存在
32472 次浏览 2024-06-07 提问
130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9 03:22:42 回答

我国民法通则没有对业主委员会作出明确的规定。民事诉讼法规定具备诉讼主体资格的三类主体即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业主委员会显然不属于自然人、法人,那它是否属于“其他组织”呢?有学者认为,业主委员会也不属于“其他组织”,因为按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其他组织”应当是“合法成立、有一定组织机构和财产,但不具法人资格的组织”。业主委员会只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是一个内设机构,没有法律地位,不能独立承担诉讼结果。而《物业管理条例》作为第一部全国性的物业管理法规,力求规范物业管理活动,以从根本上解决相关主体之间的法律责任不清的问题,但其仅从业主、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内部关系的角度对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职能作了简单的规定,未明确规定其法律地位,缺乏对外主体资格的规定。所以说,在我国现有规定中没有业主委员会的空间。然而,没有存在的制度空间,一旦出现业主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受损的权利应该得到救济,因为“无救济则无权利”。

2024-06-09 03:22:42 回答

业主委员会的主体资格的主体资格在《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中有规定,具体内容列举如下:  《物业管理条例》  第十条: 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应当在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但是,只有一个业主的,或者业主人数较少且经全体业主一致同意,决定不成立业主大会的,由业主共同履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职责。
 第十六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业主委员会委员应当由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业主担任。
  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在业主委员会成员中推选产生。
 第十九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作出与物业管理无关的决定,不得从事与物业管理无关的活动。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决定,并通告全体业主。
 《物权法》  第七十八条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约束力。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2024-06-09 03:22:42 回答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具备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的主体包括三类,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业主委员会显然不是自然人,也不会是法人,因为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业主委员会只需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不属于社团法人,也无需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工商登记,不属于企业法人。是否是“其他组织”?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条对“其他组织”进行了界定。该条首先规定了“其他组织”的基本含义。“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其具有如下法律特征:其一,合法成立。“其他组织”必须是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成立,法律予以认可的组织。这是某一组织的设立是否获得社会肯定的前提。如果未经依法成立,该组织能否存在都受质疑,更谈不上参加诉讼。其二,具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即有能够保证该组织正常活动的机构设置,比如,有自己的名称、经营场所,有自己的负责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等。其三,有一定的财产。“其他组织”必须具有能够单独支配,与其经营规模和业务活动的内容、范围相适应的财产。至于财产的来源,只要合法即可,何种方式在所不问。之所以要求“其他组织”必须有自己的财产,主要是为了保证“其他组织”能够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其四,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法律上没有取得人格地位。“其他组织”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以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责任。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指“其他组织”承担的民事责任并不以其所有的财产为限;当其财产不能承担责任时,应由对其负责的公民或法人来承担。而业主委员会作为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只是一种内部自治性机构,类似于公司内部的董事会,没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也无民事责任能力,因而也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法律活动,在诉讼法上也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既不能作为原告提起诉讼,也不能作为被告应诉。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6849408149719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