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年画的四大产区是哪里?



				
				
周某某先生
70038 次浏览 2024-06-19 提问
101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1 12:21:16 回答

你好,中国四大年画产地分别为四川、江苏、天津、山东。具体代表为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希望能帮助到你。

2024-06-21 12:21:16 回答

具体如下:
广东佛山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是我国著名木版年画四大产区
天津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原名古柳口),是在天津正西三十里的一个市镇,地当大清河的下游,风景宜人,交通便利,全镇居民经营年画生意者约占五分之二以上,由明末崇祯年间开业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极盛时期是在清光绪十年以前,每年要卖出二千万份以上,行销于华北和东北,远至西北的新疆各地。如齐建隆、戴连增、美利记等字号早年所印的年画,在内地即已成为珍品,在海外更难得一见。f  
山东潍坊寒亭(杨家埠)年画  
其次要说到寒亭年画,寒亭镇是山东潍县城东北约四十里的一块地方;但年画的制作并不在寒亭镇内,而是在寒亭附近的几个小村庄里,其中以西杨家埠最为著名,差不多有一百余家经营年画,多半只是家庭的副业,专门以此为业的不过几家,其中以"同顺堂"一家为最大,资本雄厚,出品除行销于山东境内各县外,南至大江流域,北自东北各省,西则直到郑州一带,不可谓之不广。  
寒亭的年画一共可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神马像,门神、财神、灶王、八仙等是。  
第二类是庄稼生活,像春耕图、秋收图,过新年图等是。  
第三类是吉祥画像,富贵满堂、福禄寿喜、连生贵子等是。  
第四类是怡情画像,渔樵耕读、春夏秋冬等是。  
第五类是故事画像,廿四孝、梁山伯祝英台等是。  
第六类是戏剧画像,唐僧取经、桃园结义等是。画中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都有恰如其份的刻划。  
寒亭戏剧画,多取材于舞台上的扮相,其中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按照舞台上的形态而画;另一种则是把舞台上的形态加以点缀,例如:战士便都有骑马,战场上则配搭山水树木,室内也能加上门窗和陈设。但是人物的服装,仍是模仿舞台上的装束,尤其是花脸,也都依照演剧的方式来勾抹的。据说寒亭的戏剧画是得到天津名画师王寿田不少新的稿本,因此遂一跃而与杨柳青齐名。  
上述六类年画中,以第一类面世为最早;但门神、灶王还不能满足人们艺术欣赏的要求,于是第二类乃至第三类便陆续出笼了。不过寒亭一带所出的戏画,看来和杨柳青的出品很相近,只是在色彩上略有变化而已。  
江苏苏州桃花坊年画  
再次是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其开业年代约在太平天国以后,当时与天津杨柳青、广东佛山,是鼎足而三的年画名产地。除了苏州各地是它的销场中心以外,更远及湖南、湖北和云南、贵州、闽、赣诸地,若干年来始终如一。此中还出了一位名画家王铁珊,他的字体很秀逸,富书卷气,尤其用山水画的现实笔法,写西湖风景,称为一绝。  
桃花坞的年画,最时兴的除了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外,还有滑稽年画和常识年画。前者如:"老鼠娶亲"、"五鬼闹判"、"六童闹弥陀"、"怕老婆"等,皆寓有讽刺意味。后者如:"十二生肖"、"百鸟图。"、"五伦图"、"西湖十八景"。"岁寒三友"等,皆足供人查考和欣赏的。它也侧重戏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孔雀东南飞、西厢记、秋江、贾宝玉与林黛玉等,都出自名画家手笔,绝非俗不可耐。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7年6月8日,江苏省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广东佛山年画  
最后便是广东佛山的年画了。佛山原是南海县一个大镇,其年画销路的最鼎盛时期,是在清末民切之间,以农村为主要销场,包括广东、广西全境,和福建、湖南、贵州一部分地区,并远至南洋群岛。
希望可以帮到你!~

2024-06-21 12:21:16 回答

1.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
中国木版年画兴盛于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随后传播或影响到全国其他地区。历史的原因使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被视为中国木版年画发展的“鼻祖”。北宋年间的汴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涌向京城,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这一时期,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使供不应求的笔绘年画转向刻印年画,并且官办与民办作坊齐开,使开封木版年画的印刷及销售盛况空前,很快影响到全国。开封木版年画的内容多反映中原传统民俗文化,艺术风格体现了京都官雅文化与市井文化并存的较精细的主流风格。公元11世纪以后,中原大地经历了长期的民族纷争、战乱和自然灾害,到明朝初年,开封所处的中原地区被毁坏得满目疮痍,人民大量迁徙,城镇极度衰落,中原文化主流失去了北宋时期较为精致的官雅和市井文化风格,而形成一种粗犷甚至比较粗糙的带有乡土味的文化传统与风格。这一时期的开封年画线条粗犷,形象夸张,头大身小,幽默稚拙,构图饱满,左右对称,色彩鲜艳厚重,乡土味浓,无脂粉气,无媚态,艳而不俗。朱仙镇年画影响了整个北方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构图古朴、夸张、粗犷、威猛,色彩鲜明,以橙、绿、桃红三色为主,还有其简洁、鲜艳、明快的手法等,都极具北方乡土味道。
2.天津杨柳青年画
明代的杨柳青是南运河上的一个重镇,随着南运河的开通,其经济日渐繁荣。到明代中后期,杨柳青初步产生了木版年画艺术,明末出现了最早的画铺,到了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才逐渐繁荣起来。清代京津地区作为中国文化的中心,社会文化十分繁杂,皇家文化和贵族文化汇聚满汉文化精要,官绅文化聚合儒士官吏文化潮流,市井文化则集中了金、元、明、清四朝京城民间习俗。杨柳青镇位于南北交通要道,经南运河与南方联系密切,因而其生活习俗既有北方的风格,又有南方的味道。天津是京城对海外的主要口岸,具有外交和贸易双重功能。这样一来,杨柳青镇年画艺术就受到多元文化的深刻影响,消费者也呈多元化,既有皇家和贵族,又有城镇市民,还有乡村农民,甚至还有外国人。半印半绘的加工工序,使杨柳青年画更接近工笔重彩国画,从而形成了高古俊逸的艺术风格。
3.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传自南宋临安(杭州)。南宋文化经一百多年的发展,融会了江南文化的精秀细巧,形成了与当时的新中原文化大不相同的兼容性的精雅文化风格。这种文化风格影响下的木版年画,在江南以杭州为中心直接传播至周边的苏州、无锡等地区。自元朝起,元明两代戏曲杂剧和小说传奇硕果累累,社会上刊印发行的剧本、小说几乎都附有木刻插图,带动中国古代版画艺术达到了顶峰。而江南刷印木刻版画的繁盛,带动了木版年画的发展。苏州木版年画在艺术技艺上还直接得益于明清两代江南繁荣的文人书画艺术。元代赵孟頫及“元代四家”就活动于苏州一带,明代唐寅“吴门四家”和董其昌“华亭九友”,都先后生活创作于苏州一带,他们的字画文章享誉江南,影响广泛。至清代,江南文人画已在画院普及,深刻地影响着木版年画的发展。因此,历史、经济、文化与艺术的原因使得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成为中国江南木版年画的中心,创造了与同时代开封朱仙镇和其他地方木版年画明显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技艺。
4.广东佛山木版年画
广东佛山木版年画是中国岭南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华南地区历来是中原南迁避难的客家人的归宿之地,自然带来了许多中原文化的东西,木版年画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民间艺术。在佛山这个远离中原、紧邻中国最主要对外口岸广州的岭南工商重镇,民众的社会文化生活渐渐地与中原传统的社会文化有了一定的差别,成年男子大多不务农业,以工商、出洋为业,于是居家者多祈求吉祥如意、发财致富、趋利避害。因此,佛山木版年画的品种较为单一,主要是门神画、神像画、榜边画等。此外,由于广东文化尚红,认为红色代表生命力旺盛和生意红火,所以红彤彤的色彩是佛山门神画最突出的地方特色,有“万年红”的美誉,反映出岭南文化特征。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31789684295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