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脚楼研究现在和特点是什么?



				
				
sunjinghong
61121 次浏览 2024-06-21 提问
79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3 12:51:34 回答

吊脚楼是一种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建于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建造时,顺坡面开挖成两级台阶式屋基,上层立较矮的柱子,下层立较高的柱子。这样房子建成后,就可使前半间的楼板与后半间的地面呈同一水平。而自上而下直接立在下层屋基处的柱子,则构成托举支撑前半间房屋的吊脚柱,“吊脚楼”即因此而得名。  吊脚楼一般三层,下层多为关牲畜、家禽和堆放柴草、农具之所。二层为全家饮食起居的主要场所,外设走廊,中间安有凉台状的长长的曲栏坐椅。三层可作卧室,亦可存放杂物。  吊脚楼的材料以杉木为主。按传统的标准,一栋三层三开间的吊脚楼,需用24根柱子,四五十根枕木,39根檩子,28根大小枋,135根椽子,600块枋子和600块木板,以及1万5千块瓦片即可建成。但令人称奇的是,偌大一座楼房,除固定椽子用少许铁钉外,其它部位全部用卯榫构筑而成,反映了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

2024-06-23 12:51:34 回答

重庆吊脚楼自古有之,长长的“吊脚”是其主要特征。这种“吊脚”是一种接地方式,属于干栏式建筑体系。记者在重庆石板坡看到了几栋典型的吊脚楼民居,吊脚端立在极陡的坡地上,上端支撑楼房的底层,这样一层一层往上支撑,能在峭壁上建造起一栋三四层的民居,远远望去,吊脚楼就像长在悬崖上一样。这种建设方式节省了土地,是当地人因地制宜,体现了闪光的建筑智慧。传统的重庆吊脚楼是木结构,以当地产的木材、竹子为建筑材料,建筑墙体材料多采用竹笆夹泥,中间是竹子,外边敷上泥巴,很少使用砖石墙体,屋顶多使用小青瓦,这样可以减轻建筑重量,减少吊脚承受的压力。有趣的是,由于越往上坡面越往后退,所以越到上层,吊脚楼的建筑空间越大,这与一般建筑恰恰相反。不过,目前完全木结构的吊脚楼在重庆已经很少见,由于年代久远,大量的传统竹木结构吊脚楼成了危房,或被拆除,或被改造成砖木结构,记者在石板坡看到的吊脚楼便是砖木结构。“以前我住的吊脚楼就是木头和竹子捆绑而成,那种房子有个特点是,躺在房子里可以看星星----因为木头和竹片之间有缝隙,不严密,竹墙有的还不抹泥巴,透风,隔音差,而且颤颤悠悠的,住久了会不踏实,全木结构也不利于防火。”观音岩的黄老先生回忆说,现在住在砖木房子,这些担忧都没有了,“不过房子没有了原来的韵味,通风透气也比不上原来,房子里东西容易潮。”“以前临江门那一片,两岸全部是吊脚楼。”石板坡的罗老回忆说,“吊脚楼是绝佳的江景房,长江景色一览无余。”他每天下午看书看江景的习惯就是以前住吊脚楼养成的,因为吊脚楼地势高,视野好,空气清新。现在,临江门已经成为重庆的市中心,取代吊脚楼的是一片片鳞次节比的现代化高楼,这里惟一剩下的吊脚楼是重新修建的洪崖洞吊脚楼,已经成为重庆的一个著名景点。记者在现场看到,洪崖洞吊脚楼依坡就势,层层叠叠,气势宏伟,并不亚于旁边的大厦。结构原理湿热多雨带讲究通风重庆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杨嵩林是北方人,却已在重庆任教49年,他是《中国建筑艺术全集》编委委员,对吊脚楼有着长期研究。“吊脚楼是南方民居的一种建筑形式,它分布的地区很广,有山有水的地方几乎都有吊脚楼。皖南的河边有吊脚楼,湘西也有吊脚楼,黔北也有吊脚楼。吊脚楼可以沉于河滨陡岸,枕水而立;可以高架于绝顶,形若空中楼阁;又可伴壁爬崖,势同悬空。北方也有吊脚楼,最为典型的就是悬空寺,与南方的扒崖吊脚建筑极为相似。如山西浑源的悬空寺,就是古栈道和吊脚相结合的产物,伴壁爬崖是它明显的特征,三官殿下的吊脚,细长的木杆直接立于山石,吊脚层的空间却无法再作它用。”杨嵩林说。但是与其他地方吊脚楼相比,重庆吊脚楼受重庆气候的影响,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重庆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由于空气潮湿,房间里面会很闷,容易结露,所以建筑的通风透气非常重要。”杨嵩林说,正是这种情况下,重庆吊脚楼大量采用了木板为楼板,夹竹泥为墙。“重庆天气冬天也不冷,而且风都被山挡住了,风不大,所以别看吊脚楼夹竹泥墙有缝隙,冬天其实也不冷。”观音岩的黄老先生表示。湿热的天气下,重庆民居院落十分窄小,形成极小的天井,仅供采光通风所用,易保持阴凉,且因势就形,占地面积较小,布局相对自由。只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一些名门望族有较大的院落。在较大的民居院落中,敞廊、敞厅较多,并成为居民生活中交往的场所。建筑特点充分利用地形手法多样重庆民居建筑结合地形,其底层下部为架空的干栏式吊脚楼结构,或者根据地形形成多层出入的多层民居。民居中“筑台”、“悬挑”、“吊脚”、“拖厢”、“梭厢”和“爬山”等手法使用很多。重庆属于川东,吊脚楼又体现了川东民居的特点。川东民居一般为小青瓦屋面、大出檐、白墙,穿斗式木构架,柱间采用夹板墙或竹笆壁组成混合墙,地板采用石板,立柱置于石基和条石上。川东的四合院住宅往往屋顶相连,遮雨防晒,宅出檐及悬山挑出很大,不仅使得屋前有回廊,也使得墙体避免雨淋。重庆瓷器口就是一个具有川东民居特色的明清古镇。在古镇的一家钟家大院内,记者看到具有南北兼融特色的四川四合院。与北方四合院比,这个院落相对较小,不过又比南方的四合院要大。钟家大院有敞厅和敞廊,各厢房与正房之间有门相连,而不是像北方四合院一般各自独立。钟家大院的屋顶高度也较北方同等规模四合院为高,在屋顶的瓦片中,每隔一定距离便有透明的玻璃瓦片。院内的讲解员告诉记者:“屋顶高是为了更有利于通风,影瓦是用来透光的,相当于汽车天窗。没有玻璃以前,那片瓦片被撑高来透光。”重庆瓷器口目前成为了一个旅游古镇,沿街民居为下店上宅式,一层为店铺,二层为住宅。据了解,这样的民居形式,在川东地产的古镇很常见,因为很多古镇当时就是由于商品集散而形成,下店上宅式的民居也同时产生。出檐大也是川东民居的一个特点。在重庆广安的肖溪古镇,临街建筑出檐3米,沿街构成较宽的檐廊,可遮烈日、避风雨,也便于沿街摆摊设点,出檐下的空间构成了日常的公共空间。另外,川东的山居住宅,因坡就势,依山崖而建,不大注重朝向,常常在同一住宅中,头间在一层,次间到了二层,造成一、二层均临街的景象。住宅基地的退台有横向、有纵向,造成屋顶高低错乱。-建筑鉴赏穿斗式木架构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分为穿斗式和抬梁式,前者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具体做法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而抬梁式则是柱上架梁,以梁承檩。重庆民居一般使用穿斗式构架,这样方式用料较少,具有省工、省料优点,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夹竹泥墙。-民居亮点抱厅式天井抱厅式天井是四川民居的一大特色,重庆湖广会馆的广安公所内,便有一个典型的抱厅式天井。广安公所是湖北黄州府移民修建的一个府会馆,整个建筑依中轴线排列,由上往下依次是戏楼、天井、抱厅、大殿,两侧是附属建筑。抱厅上面有屋顶,可以遮风挡雨,但是这个屋顶比前后建筑的屋顶要高,这样,光线可以射入。同时,在抱厅墙体上,各开有两个圆洞,增加了采光和通风性。抱厅是纳凉、休息的共享空间,是一种传统院落式空间的独特表现形式。

2024-06-23 12:51:34 回答

你好,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9069490432739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