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清楚水泥砂浆地坪施工工艺的?



				
				
草莓宝宝2006
83202 次浏览 2024-06-10 提问
113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12 17:36:43 回答

水泥砂浆地坪施工工艺:
一、水泥砂浆地面面层出现空鼓、裂缝的起因  1.空鼓原因分析:⑴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垃圾、积灰或污染物,影响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牢固。  ⑵水泥砂浆铺设时,  基层表面过于干燥,  不浇水湿润或湿润不足,  因此水泥砂浆铺设后,  水泥砂浆中水分很快地被基层吸收,造成砂浆水分失去过快,  使水泥颗粒的水化作用不能充  分进行,降低面层强度,影响与基层的粘结。  ⑶水泥砂浆铺设时,基层过于潮湿,有积水,特别是有积水的基层水泥砂浆的水灰比增  大,致使与基层粘结不牢。管道上表面的面层过薄,也会造成面层开裂空鼓。⑷门口处砖层过高或浇水湿润不足,使面层水泥砂浆过薄失水过快,造成裂缝和空鼓。  ⑸面层水泥砂浆铺设前,  涂刷水泥浆结合层工序安排不当,  有的采用满泼水后撒水泥粉  方法,造成灰撒不匀,扫不匀或漏扫情况,同时水泥浆稠度不易控制,有稀有干,影响粘结  效果。另外涂刷水泥浆与铺设面层工序没有配合好,刷好浆后慢慢铺设面层,到后来有的浆  已干涸了,不但不起粘结作用,反而起隔离作用,难免日后面层出现空鼓现象。  2.裂缝原因分析:  ⑴在地面面层水泥砂浆中使用了安定性差的水泥,  或是刚出窑的热水泥。因为安定性不  合格的水泥和热水泥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  氧化镁及硫酸盐,  它遇水时熟化速度极为迟  缓,当水泥已具有强度后它能在其中继续熟化,引起体积膨胀。含过多的硫酸盐,由于硬化  中能生成硫铝酸钙,使体积剧烈膨胀。所以都会引起面层产生裂缝。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混掺使用,会因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及体积收缩量不同而造  成面层产生裂缝。  砂子粒度过细,  会引起拌合物产生泌水现象,  或含泥量过大使粘土吸附在砂粒上形成包  裹砂粒的膜,则会减弱砂与水泥间的粘结力,降低砂浆强度,也会引起面层产生裂缝,甚至  出现起砂、空鼓。⑵水泥砂浆的水灰比过大,砂浆稠度大或搅拌不均匀,造成砂浆离析,在砂浆中留下许多微细小孔,抗拉强度降低,影响砂浆与基层间的粘结力度,也会使地面面层出现裂缝。  ⑶面层做好后养护不及时或不养护,使水泥收缩量增大产生收缩裂逢。因为,建筑地面  面层厚度一般较薄,  如忽视早期养护,尤其是在气温较高及干燥有风的季度里施工的水泥砂  浆面层,常常因表面水分迅速蒸发更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⑷底层地面的回填基土质量差,或是夯填不实,或是回填基土中夹有冻土块或冰块等,  当气温回升后,  冻土融化,  回填基土下沉,导致地面面层空鼓、  裂缝。楼面基层清理不干净,  使基层和面层产生隔离,降低砂浆与基层的粘结力,也会造成空鼓和裂纹。  ⑸面层的收缩不匀。  预制楼板找平层或现浇混凝土楼板上表面高低不平,  导致地面面层  厚薄不匀,收缩量也不匀;或面层压光时撒干水泥,又不撒均匀,  使面层产生不等量的收缩,  易使面层出现不规则裂缝。  ⑹温度的影响。对面积较大的建筑地面面层不按规定要求设置必要的纵、横向伸缩缝。  因为不设置纵、横向伸缩缝,会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膨胀或收缩变形,使地面面层出  现较多不规则裂缝。⑺使用外加剂不慎造成面层收缩裂缝。因为,各种早强剂、减水剂、防水剂等,掺入水  泥砂浆后,除有早强、增强等作用外,也有增大其收缩值的不利影响,如掺量不准确或施工  完成后不注意养护,使面层水分干得相当快,出现干缩开裂速度很快发生,造成面层收缩裂  缝。  ⑻温差应力引起的地面结构开裂。在高层现浇整体剪力墙结构中,  由于外墙暴露在大气中,  夏季在烈日下受高温作用而膨胀,对比室内温度相对较低。由于外墙的膨胀张力推拉作用,  使两个外墙交角处的室内地坪(包括现浇楼板结构)呈现出与外墙成  45°方向开裂,这一  现象在大部分的高层建筑中均有出现,该裂缝随温度变化而活动,这种裂缝一旦出现后很难  弥补。  ⑼在框架结构中由于施工顺序不当引起的结构裂缝,  而波及到地面面层。  因为在我们通  常结构设计中每层框架梁各自承担各层的填充墙重量,而填充墙施工顺序由下而上进行,当下层墙砌好后上层砌墙时,上层梁则有下垂的变形而累积到下层的框架梁上去,也就是说这时下层的框架梁还要承担上层框架填充墙的荷载,  如此继续向上砌筑,  下层框架梁负荷越来  越大而开裂。这个问题通常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均有忽视。  ⑽由于北方地区许多进入冬季后仍需继续施工,因初冬时保温措施不落实及重视不够,  以及上述几种因素,而导致水泥地面面层产生空鼓、裂缝普遍存在。  二、水泥砂浆地面面层空鼓、裂缝的防治  要从根本上整治水泥砂浆地面面层出现空鼓、裂缝质量通病,施工企业在施工时,除应  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施工工艺技术标准外,还要根据以下几点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控制治理:  ⑴施工管理人员、操作者,必须认真学习且熟悉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规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施工工艺水平,且在工作中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  ⑵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进场材料应有中文质量合格说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对重要材料应有复检报  告。  ⑶水泥应优先选用早期强度高,  水化热高和凝结硬化过程中干缩值较小的普通硅酸盐水  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32.5  级,安定性要好的国家统配水泥。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严禁混用,过期的、受潮结块的,或安定性差的水泥严禁使用。砂子应为中粗砂,  因中粗砂的总表面积适中,颗粒级配好,有利于保证砂浆强度,但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  3%。  ⑷水泥砂浆应严格控制用水量,砂浆稠度应不大于  3.5cm,并搅拌均匀。水泥砂浆面层的体积比(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体积比应为  1∶2,强度等级不小于  M15。表  面抹压工作要认真做好,表面压光时,不宜撒干水泥。如确因水分大难以压光时,可适量撒  一些  1∶1~1∶2  干水泥砂拌合料,尽量撒得均匀,待吸水后,先用木抹子均匀搓打一遍,  然后用铁抹子压光。砂浆终凝后,应立即用湿草袋等覆盖养护,防止表面水分迅速蒸发产生  收缩裂缝。刮风天气施工水泥砂浆地面时,应把门窗、洞口遮挡好,避免地面直接受风吹。  ⑸必须重视回填基土质量,回填基土应夯填均匀密实,必须进行机械(或人工)压实或  夯实,填土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土的控制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  的比值)和机械(机具)性能等确定。淤泥、腐殖土、耕植土、膨胀土或有机物含量大于  8%的土,均不得用作地面下的填土,填土中也不得有冻土块或冰块,大块土应适当敲碎,  过干的土应适当洒水湿润,过湿的土应加以晾干,对工程量较大的及较重要的填土工程,应  通过试验确定其填土的最佳含水率。  ⑹面层水泥砂浆厚薄应尽量均匀,不得小于  20mm,预制楼板找平层或现浇混凝土楼板  上表面应平整一致。  ⑺对面积较大的水泥砂浆建筑地面面层,  应合理设置纵横向伸缩缝,  其间距和形式应符  合设计要求。建筑地面的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且应贯通  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沉降缝和防震缝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缝内清理干净,以柔性密封  材料填嵌后用板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  ⑻水泥砂浆中掺有各种外加剂时,应严格控制掺用量,加强施工交底,认真检查,督促施工  完成后应加强养护工作。  ⑼现浇剪力墙地面结构防止温差应力裂缝,  通常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在交角处应加辐射钢  筋,加  10  根ф8、长度不小于  1m  的短筋,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这一点。  ⑽在多层框架结构中,  只要将砌填充墙顺序改为由上而下进行即可,  当然由下而上进行  时也未尝不可,只要注意砌墙时暂不要和上梁塞严,待上梁填充墙砌好后再塞严,由上以此  类推。  ⑾面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  压光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掌握好面层压  光时间,  水泥砂浆地面的抹压工作应控制在水泥初凝到终凝之间。  面层正常的抹压工作一般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应在面层铺设后进行;第二次应在水泥初凝后进行;第三次应严格掌握  在水泥终凝之前,  主要是消除第二次抹压后留下的抹纹和进一步闭塞毛细孔,  使表现压密实、光滑。  由于各种不同品种的水泥、  不同施工季节拌合物的稠度不同,  其面层压光时间也随之有  差异,应根据平时积累的施工经验掌握好适当的时间,以取得最佳的压光效果。  ⑿面层抹压好后,应在常温湿润条件下养护,养护要适时,一般在  1d  后进行洒水养护  或用草袋等覆盖后浇水养护。如洒水过早易起皮,过晚则易产生裂缝。养护时间在常温下不  应少于  7d。  ⒀水泥砂浆地面面层应安排在室内粉刷完工后进行施工,以免对面层产生损坏和污染。  如必须安排在其他装饰工作之前施工时,  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地面面层强度应达到  5MPa  后,才准许在其上面行走。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但必须严禁在水泥  地面上拌合砂浆或倾倒砂浆。  ⒁在低温环境条件下施工水泥砂浆地面,应关闭好门窗等,防止地面早期受冻。水泥地  面施工环境温度应在+5℃以上。  ⒂水泥砂浆面层铺设前,必须认真将基层表面的垃圾、积灰或污染物清理干净,如基层  表面过于光滑则应予凿毛处理。面层铺设施工前一天,应对基层进行浇水湿润,使基层表面  清洁干净,充分湿润且局部不积水,要饱和面干,平整又粗糙,确保面层与基层粘结牢固。  ⒃门口、门洞处过高的砖层要进行凿平处理,尽量使面层砂浆铺设厚薄一致,防止因面  层厚薄不匀造成凝结硬化时收缩不均匀而产生空鼓、裂缝。  ⒄认真涂刷水泥浆结合层。应根据基层干湿度控制水灰比,一般水灰比控制在  0.4~0.5  之间为宜。浆调好后应均匀涂刷基层,不得漏刷,并严格做到随刷随铺设面层水泥砂浆,如  发现水泥浆干涸的,则应铲去后重新涂刷。  ⒅对于冬季施工的地面面层,除做好以上几点措施外,还应搞好保温措施,高度重视。  当必须用火炉采暖房间时,火炉上方一定要安设好保温铁皮,防止铁传热快烤烘已抹地面。  ⒆基层(各结构层)质量要验收,水泥砂浆强度试块要按要求留置送检。建筑地面面层  施工完工后,应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GB5030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GB50209  等严格加以检验,并对面层采取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  在预防和控制建筑工程质量通病过程中,  原则上应从制订消除质量通病的规  划;消除因设计欠周密而造成的质量通病;提高施工队伍素质,改进施工工艺,认真地按技  术规范、标准、规程及设计要求组织施工;组织技术力量,攻克难度大的质量通病;对技术  上不太成熟或不配套的应限制其大面积推广应用;要择优选购建筑材料、制品和设备;发动  全社会力量攻克工程质量通病等方面入手。  只有这样,  我们才会彻底消灭建筑地面水泥砂浆  面层质量通病,  甚至消灭所有建筑工程质量通病,  从而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2 17:36:43 回答

水泥砂浆地坪施工工艺:基层处理→找标高、弹线→洒水湿润→抹灰饼和标筋→                搅拌砂浆→刷水泥浆结合层→铺水泥砂浆面层→木抹子搓平→                    铁抹子压第一遍→第二遍压光→第三遍压光→养护。
希望能帮到你

2024-06-12 17:36:43 回答

施工步骤
  1.为防止地坪空鼓,垫层表层应清理干净,去除浮浆、油渍;基底需用水湿润。
  2.  地面混凝土标号C30。
  3.  新浇混凝土选用商品砼时其坍落度应控制在10-12cm之间。
  4.  新浇混凝土骨料的含泥量应控制在1%以内,最大骨料粒径控制在3cm以内。
  5.  新浇混凝土宜用平板振动器或用钢制辊筒捣实,在无法用辊筒压实的部位,可先用木蟹拍实,再用长靠尺刮平找平,新浇混凝土捣实后应及时对其面层水平进行控制,对偏差部位加以调整,新浇混凝土面层平整度应控制在3mm/3m以内。
  6.  混凝土面多余的泌水应及时除去,施工时可以用皮管吸去多余泌水,亦可用海绵吸取、转移多余泌水。
  7.  地坪施工技术要求
  去除浮浆
  新浇筑的地坪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多,施工时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必须清理干净,不影响地面的施工质量。当新浇混凝土初凝期后(即上人而不明显下沉为标准),用加装圆盘的机械镘均匀地磨掉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层即可。
  8.  提浆及表面收光
  (1)用加装圆盘的机械镘按照撒布的顺利进行压磨提浆,施工时至少二次用带镘的机械纵、横交错进行压磨提浆;对于柱子、墙体跟部等临边、临角部位机械不容易压磨,则可直接用手工木蟹进行压磨、提浆。
  (2)完成地面提浆施工后,视混凝土的硬化情况,当地坪表面渐无光泽后,即可进行面层的收光施工,收光时至少三次改装机械镘的叶片。机械镘的运转速度和叶片角度的变化应视地坪混凝土的硬化情况作相应的调整。每次收光开始时调节一次叶片的角度,避免损伤地坪。收光是地坪最终修饰作业,所以施工时一定要选择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好的人员进行作业。
  (3)机械作业处理不到的部位则由人工用铁抹子进行压光处理,施工时人工收光应稍早于机械多的,作业时不允许砂眼和收光痕迹的出现,并保持接缝平整。以确保整个地面的施工质量。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991510391235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