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摆件鉴定方法是什么?



				
				
L张小猛
69789 次浏览 2024-06-15 提问
91

最新回答 (6条回答)

2024-06-17 13:46:28 回答

首先,“石皮”是田黄石的主要标志之一,绝大多数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原石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皮质比其他寿山石或巴林石细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再者,田黄石的肌理表皮组织比较有特点。表皮都会出现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而青天石、巴林石等石头的纹理比较杂乱。同时,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多呈现于表层,交叉状,如龟裂纹。最后,田黄石的手感类似软玉,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其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灿烂醒目,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感觉温润,但如果用指甲划田黄应该不留痕迹,因为田黄寿山石的硬度大于人类的指甲。而其余相似石头的手感则明显干燥许多。符合手感、表皮特征,并且同时拥有“石皮”的石头,一般可初步鉴定为田黄石。

2024-06-17 13:46:28 回答

(1)测量石质。运用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石质进行测试,以确定其主要矿物组成以及样品的密度。
田黄石鉴定
田黄石鉴定(5张)
(2)观察石形。山石仿造的田黄砾石形态通常为单调的浑圆状,表面光溜,缺少天然田黄表面的大小不规则状凹坑与沟槽。
(3)观察石皮。仿制的石皮质地较干涩,皮色较鲜艳、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质地较细滑,色泽较柔和,颜色不十分均匀,非常自然。
(4)观察石色。经染色处理的田黄仿制品总体上颜色较均一,有些过于鲜艳,有些过于色浓,不够柔和。

2024-06-17 13:46:28 回答

田黄石摆件鉴定方法是:首先,“石皮”是田黄石的主要标志之一,绝大多数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原石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皮质比其他寿山石或巴林石细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再者,田黄石的肌理表皮组织比较有特点。表皮都会出现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而青天石、巴林石等石头的纹理比较杂乱。同时,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多呈现于表层,交叉状,如龟裂纹。最后,田黄石的手感类似软玉,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其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灿烂醒目,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感觉温润,但如果用指甲划田黄应该不留痕迹,因为田黄寿山石的硬度大于人类的指甲。而其余相似石头的手感则明显干燥许多。符合手感、表皮特征,并且同时拥有“石皮”的石头,一般可初步鉴定为田黄石。

2024-06-17 13:46:28 回答

您好,田黄分石类众多,鉴别成为收藏投资重中之重。比如黄田黄,其中又以枇杷黄、黄金黄、橘黄为上品;桂花黄、鸡油黄为中品;熟栗黄、桐油黄、蜜黄为普品;皂黄等为下品。具体来说:  
桂花黄田黄,浅黄带白而不透,色泽比较淡,石皮大多为薄透明石皮,也有一些是正常厚度的黄皮和乌鸦皮,还有白皮,只是比较少,一般都产在上坂田。  
鸡油黄田黄,淡黄色,质地比较通透有润泽度。其他特点跟桂花黄田黄相似,产地大多是上坂田。  
枇杷黄田黄,黄色,不透,比黄金黄稍浅,比桂花黄颜色稍深,似枇杷皮的颜色,各种田黄石皮都有,产在上坂田、中坂田。黄金黄田黄,明黄色到金黄色,是价值最高的颜色之一,各种田黄石皮都有,产在中坂田。
橘黄田黄,黄色中带红,也是田黄中价值最高的一种,各种田黄石皮都有,产在中坂田、下坂田。  
熟栗黄田黄,黄色中带褐色,不透,多为黄皮和乌鸦皮,一般产在中坂田、下坂田。
据业内人士介绍,田黄石的造假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合成,就是用一些化学原料,依据田黄的成分进行合成,其制成品被称为“福寿田”;再一种方法,也就是用其他石种顶替田黄石。有用天然石头来冒充的,或通过一定的手法上色作伪来顶替田黄石。比如用产自寿山当地的高山石来进行染色。他们将高山石泡在杏干水中,或者其他化学原料制成的溶剂中,使其获得接近田黄的颜色。然后再用一些酸性的物质材料,对其表面进行腐蚀,形成白而透明或不透明的样貌,呈现出“皮”的效果再进行雕琢,将其内里露出,随后以之冒充田黄销售。  
田黄的质地优劣悬殊,价格高低差异大。上好的田黄首先是颜色要正,所以田黄的“黄”就要求黄得如同金子般灿烂。上品的田黄还要通透、纯净、细腻、纹理要美。同时作为硬石的代表石材,田黄出土时均为椭圆形,所以上品的田黄应该饱满、浑圆、比例协调。  
在辨别田黄上有三大标准,即“有萝卜纹、红筋、有石皮”。由于田黄石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存在,品种、样貌多样。如果仅用这三个标准来衡量,难免会以偏概全,产生差池。而有的田黄石,以上三大特征并不明显,但它的确是田黄石。

2024-06-17 13:46:28 回答

此外,还有少部分田黄石,在埋藏地下的过程中,因地壳运动,石身裂碎,分成几瓣,形成棱角,虽然经过泥土的长期滋养,但断面的棱角并未被磨平,因此有时石农在挖掘发现这种断裂性田黄石时,通常还会继续在附近寻找它的“另一半”。
(2)石皮  除了少数田黄石外表无石皮外,一般情况下,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因此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的一个重要依据。
田黄石的皮层,或极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颜色主要有黑、黄、白、绿,皮层有单层、双层和三层,皮质比其它掘性寿山石的石皮质地要细结柔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一般情况下,单层皮的田黄石颜色有黄、白、黑、绿,色泽有浓有淡,分布有的整体统一,有的两面不同,还有的呈块状组合,质地也有优劣之分。皮色纯如牙黄者,质地极为纯优,称为黄金黄田黄石;黄而灰绿者,质微硬结,色泽偏黝;黑而微绿,皮清一色者,也属优质;皮色灰白浅淡的色泽多深沉偏黝;黑中夹有小块黄绿或小块灰白的,纹路粗杂,通灵度差,多为硬田黄或杂田石。有的单层皮田黄石,一面为白皮,另一面却是黑皮,即一面为银裹金,另一面为乌鸦皮。
双层皮的田黄石,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薄黄皮,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半透明的白皮。这两种双层皮的田黄石,大部分属枇杷黄田黄石,外层皮质细腻,内层皮厚薄分布均匀,肌质纯佳,甚至凝灵如冻。
由于田黄石有一定的迁移性,再加上田土砂层酸碱度的变化,所以,有时还可见到三层皮田黄石。或乌鸦皮在外、黄皮居中、白皮居内;或黄皮在外、黑皮居中、黄皮在内。含多层石皮的田黄石,皮虽不透明,难以察看,但往往肌理色质极佳。
通常情况下,除部分三层皮的田黄石外,一般的田黄石,在灯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内在的肌理色质。
(3)色相  要辨识田黄石的本色,不能在灯光下观察,而要在太阳光下观察。善于鉴别田黄的行家,通常以色调的浓淡来形容田黄的“熟”“老”与否,借以推测田黄在地下沉睡的长短。田黄石色泽鲜而不俗,稳而不浊,不浮不沉,其最大的特点是毫无“火气”,并且以黄色为主。无论红田、黑田、白田,都有一层“帝王之气”,带有黄味,但不同的田黄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纯度、浓度和肌质的通灵度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块田黄石,其内外色泽也不是一成不变。除白田黄石以外,大都是外浓而内渐黄淡,尤其是大而宽厚的田黄石,内外一色的极少,只有形状薄、体积小的,方能内外接近一色。
通常人们所说的银裹金田黄,其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介于白田黄石和黄田黄石之间,外具白田黄石肌质,内心近似黄金黄田黄石之质。白田黄石多数带有黄心。黄心多的,即属银裹金。另一种是白皮田黄石。还有一种“金裹银”田黄石,极为罕见。
“绿田石”,世有传闻,迄今未见。
(4)肌理  田黄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隐有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像鲜产橙柑剖瓤。田黄石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就愈明显,所以白田石的萝卜纹,往往最为好看。也有一种田黄石,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也很纯优,是最凝灵的田黄石之一。
(5)格裂形态  寿山界古有“无格不成田”的说法,这是因为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但裂格不是田黄石独有,只是田黄的裂格,其颜色和形状与众不同。
田黄石的裂格,有明格和暗格。明格多呈现于表层,多呈交叉状,如龟裂纹。坑头田黄石、碓下田黄石等居多。格线挺直而利落的,坑头田黄石等最常见。暗格则较多深藏于田黄石的肌理内。格粗大而深长的,石性多软,如白田黄石、上坂田黄石等。格纹若断若续、蜿蜒而长的田黄石,质较松嫩,时见之于上坂。格斜浅而短小的,质凝而嫩,中坂的居多,同时在上坂和下坂品质好的田黄石中,也较常见。
田里挖掘的田黄石类的红格,也称“红筋”,多呈褐黄或赭黄色。无皮的田黄石红格浓重。黑皮田黄石与白皮田黄石还常见其皮随格侵入,以致雕制时难以掩饰。
(6)手感  田黄石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各色田黄石,即使是白田黄石或黑田黄石,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宝气灿烂,虽寒冬腊月,也感温存有情,入手可亲。田黄石在握,手感脂润,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变,一经摩挲更觉油光欲滴

2024-06-17 13:46:28 回答

你好,随着田黄石身价暴涨,仿制假冒田黄石牟取巨额暴利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专家表示,由于“红筋”与“萝卜纹”是田黄石与众不同的特殊肌理,再加上田黄石质地温润细腻,刀刻下去有卷花等,因此田黄石鉴别主要从这“红筋”、“萝卜纹”与刀刻卷花等三方面入手。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032729148864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