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铜镜有什么特征?



				
				
苏州小熊
86443 次浏览 2024-06-04 提问
93

最新回答 (7条回答)

2024-06-06 13:41:12 回答

商周是我国青铜器鼎盛时期,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数以万计,但出土的商周铜镜,到目前为止,屈指数来也不过三十面。其中商代铜镜仅有几面,大多出于殷墟。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四面,其中叶脉纹镜二面,多圈凸弦纹镜二面;侯家庄1005号墓出土一面平行线纹镜;我馆现陈列的大司空村出土的带丝织物的铜片,有二个长方孔,可以悬挂,细看有边缘,看来亦像是一面长方形铜镜。最近甘肃平凉发现一种商代凸弦纹镜(见《文物》1991年5期)。据悉,河北卢龙、山东益都苏埠屯商大墓亦各出一面铜镜。馆藏商代铜镜,也仅有妇好墓出土的。这说明在商代,铜镜使用还不普遍,还是珍贵而稀罕的物品。
现存商代铜镜,多为圆形,形体小而薄,弓形钮,镜面微凸。纹饰用线条组成简单的图案,如叶脉纹,平行线纹等,无规范定型装饰。可见,铜镜还处在萌芽阶段,尚未形成独立体系。
西周时期的铜镜,据目前资料所知,在河南浚县辛村、上村岭虢国墓地、陕西凤翔县、’宝鸡市区、淳化,北京昌平、辽宁宁城等地均有出土,共发现十几面。这十几面铜镜,大多数是素镜,有纹饰的仅有二面,一面是河南上村岭虢国墓出土的乌兽纹镜,另一面是陕西扶风出土的一面垂环纹镜。馆藏的西周铜镜,有虢国墓出土的鸟兽纹镜和同出的素镜。所见西周的镜均为圆形,镜面微凸或平直,形体小而薄,直径一般在6-10厘米。形制虽沿袭商代铜镜,但与商代铜镜也不尽相同。镜钮除弓形钮外,还有半环形、长方形、枣核形钮,这是商代铜镜所没有的。纹饰以单线勾勒乌兽纹、重环纹。简练古朴。西周铜镜,数量比商代铜镜多一些,出土的地域也比较广泛。但与出土的数以万计的西周其他类别的青铜器相比,铜镜仍很稀见,可见在西周时期,铜镜仍未形成体系,使用范围也不普遍,还是上层达官贵人珍稀之物。但就铜镜工艺来说,比起商代是前进了一步。

2024-06-06 13:41:12 回答

其中叶脉纹镜二面,多圈凸弦纹镜二面;侯家庄1005号墓出土一面平行线纹镜;我馆现陈列的大司空村出土的带丝织物的铜片,有二个长方孔,可以悬挂,细看有边缘,看来亦像是一面长方形铜镜。西周的镜均为圆形,镜面微凸或平直,形体小而薄,直径一般在6-10厘米。形制虽沿袭商代铜镜,但与商代铜镜也不尽相同。镜钮除弓形钮外,还有半环形、长方形、枣核形钮,这是商代铜镜所没有的。纹饰以单线勾勒乌兽纹、重环纹。简练古朴

2024-06-06 13:41:12 回答

商周铜镜  商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称桥形)钮。西周铜镜也都是圆形的,镜面平直或微凸,

2024-06-06 13:41:12 回答

商周是我国青铜器鼎盛时期,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数以万计,但出土的商周铜镜,到目前为止,屈指数来也不过三十面。其中商代铜镜仅有几面,大多出于殷墟。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四面,其中叶脉纹镜二面,多圈凸弦纹镜二面;侯家庄1005号墓出土一面平行线纹镜;我馆现陈列的大司空村出土的带丝织物的铜片,有二个长方孔,可以悬挂,细看有边缘,看来亦像是一面长方形铜镜。最近甘肃平凉发现一种商代凸弦纹镜(见《文物》1991年5期)。据悉,河北卢龙、山东益都苏埠屯商大墓亦各出一面铜镜。馆藏商代铜镜,也仅有妇好墓出土的。这说明在商代,铜镜使用还不普遍,还是珍贵而稀罕的物品。
现存商代铜镜,多为圆形,形体小而薄,弓形钮,镜面微凸。纹饰用线条组成简单的图案,如叶脉纹,平行线纹等,无规范定型装饰。可见,铜镜还处在萌芽阶段,尚未形成独立体系。
西周时期的铜镜,据目前资料所知,在河南浚县辛村、上村岭虢国墓地、陕西凤翔县、’宝鸡市区、淳化,北京昌平、辽宁宁城等地均有出土,共发现十几面。这十几面铜镜,大多数是素镜,有纹饰的仅有二面,一面是河南上村岭虢国墓出土的乌兽纹镜,另一面是陕西扶风出土的一面垂环纹镜。馆藏的西周铜镜,有虢国墓出土的鸟兽纹镜和同出的素镜。所见西周的镜均为圆形,镜面微凸或平直,形体小而薄,直径一般在6-10厘米。形制虽沿袭商代铜镜,但与商代铜镜也不尽相同。镜钮除弓形钮外,还有半环形、长方形、枣核形钮,这是商代铜镜所没有的。纹饰以单线勾勒乌兽纹、重环纹。简练古朴。西周铜镜,数量比商代铜镜多一些,出土的地域也比较广泛。但与出土的数以万计的西周其他类别的青铜器相比,铜镜仍很稀见,可见在西周时期,铜镜仍未形成体系,使用范围也不普遍,还是上层达官贵人珍稀之物。但就铜镜工艺来说,比起商代是前进了一步。

2024-06-06 13:41:12 回答

商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称桥形)钮。

2024-06-06 13:41:12 回答

商周铜镜
 商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称桥形)钮。西周铜镜也都是圆形的,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又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
 这时以素镜为主,到西周中期出现了有纹饰的铜镜,到晚期镜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格。
 素镜:指镜的背面没有纹饰。
 重环纹镜:镜面微凸,背面有弓形钮,饰重环纹。
 鸟兽纹镜:镜身平直,背面有两个平行弓形钮。在钮的上方用鹿纹,在下方有展开双翅的鸟纹。

2024-06-06 13:41:12 回答

1、蟠螭纹镜类:缠绕式蟠螭纹镜、间隔式蟠螭纹镜、规矩式蟠螭纹镜。
2、蟠虺纹镜类:方格四虺镜、连弧蟠虺纹镜。
3、草叶纹镜类:四乳草叶纹镜、规矩草叶纹镜。
4、星云镜类。
5、连弧纹铭文镜。
6、重圈铭文镜。
7、四乳禽兽纹镜。
8、规矩纹镜类:四神规矩镜、鸟兽纹规矩镜、几何纹规矩镜,简化规矩镜。
9、多乳禽兽纹镜。
10、连弧纹镜。
11、变形四叶纹镜。
12、神兽镜类:重列式兽镜、环绕式神兽镜。
13、画像镜类:历史人物画像镜、神人车马画像镜、四神、禽鸟画像镜。
14、夔凤纹镜
15、龙虎纹镜类;龙虎对峙镜、盘龙镜。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我国的铜镜制造业进入中衰期。这个时期风格仍沿袭汉镜,以三角缘神兽镜最为流行。铜镜纹饰常以民间故事为题材。此外,还出现了佛像图纹,这也是该时期铜镜的一个显著特点。
隋唐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十分繁荣昌盛的时代。它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割据,而又复统一;它吸收了四夷兄弟民族的文化,而融汇一体。铜镜工艺有强烈的时代感,它同整个文化一样,不仅铸制工艺上攀登了空前的高峰,而且在装饰艺术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工艺上,锡和银的合金比例加大(占40%左右)使镜面显得特别亮洁而泛现白光泽,映影十分清晰。造型上既端重厚实,又精致玲珑,形状不一,有葵花、菱花、方形、六角、八角、亚形等式样。装饰上自由活泼,大方美观,趋于世俗,寓有吉祥富贵和向往仙山琼阁的审美观念,有凤凰、天鹅、鸳鸯、喜鹊、珍鸟、狮子、天马、白鹿、云龙、海兽、牡丹、莲荷、葡萄、花束以及嫦娥奔月、王子晋吹箫引风、仙人、月宫等珍禽异兽、花鸟虫鱼、神话传说,无所不有,丰富多彩,斑斓瑰丽,正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景象。唐以后的五代只经历了半个世纪,在艺术上可以说是唐代的遗风。这时很少有新镜问世,民间多沿用唐镜,即使铸制新镜也见不到特色了。
宋代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反映在铜镜工艺发展上又出现了一个高潮。但由于铜的产量所限,宋朝铜禁比较严,加上铜镜的用量大,故而宋镜铸造得比较薄,合金工艺赶不上唐代。然而,它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装饰艺术上。当然,装饰艺术与审美观也有密切的关系,宋代世俗地主阶级、士大夫阶层经过唐代繁华的社会之后,他们的审美转向了对山水花鸟的自然界,这是宋代美术上山水花鸟画勃起的主要原因。这种美学情趣很自然的就反映在铜镜的装饰艺术上了。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宋镜的装饰题材中多为写生画的缠枝花草、鸟兽鱼虫、山水楼台、小桥流水人家以及陶醉在自然美中的“隐居”者。这些题材往往用精细的浮雕,追求真实的美感表现出来,毫无神秘的气氛,犹如从社会生活或自然界录下的一个个镜头,或说是画家一幅幅写生画。这样的装饰,是中国铜镜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显示了强烈的时代感。我们还可以看到宋镜的特点,在镜的造型上多样,特别是带柄镜已大量出现。有的镜上铸有印记、铸镜作坊、年月、姓名和州县检查官记等,表明宋代不仅有官办铸镜作坊,而且民间铸镜作坊也很多。元明时代的铜镜沿用宋镜风格,不但没有发展而且趋于衰退,可以说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尾声。特别是明代铜镜装饰十分粗糙,而且把以钮为中心的圆形图案改造成为分上下左右关系的进深画面了。题材中除一部分平面高浮雕的亭阁人物之外,大量是素面铸字,如“长命富贵”、“福禄祥祯”等。到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玻璃的普遍使用,铜镜就失去了实用价值,一般用于避邪,称为压胜镜,其艺术价值就谈不上了。
铜镜价值
铜镜是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遗产的珍品。铜镜的背面装饰着各种花纹和铭文。这些纹饰和铭文的产生与流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由于镜背面积小,纹饰所选用的题材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铜镜在考古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各自特征,它又成为古代墓葬中断代大标准器之一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0247707366943 秒